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并治第十1-1(2 / 4)

加入书签

物致病,比如宿食停留在胃中,疝气在少腹等情况。按压时有物体,阻碍在脏腑旁边,怎么会不痛呢?这就是通过按压是否疼痛来判断虚实的方法。

病人面色痿黄,口燥但不口渴,胃中寒实且下利不止的,会死亡。

【按语】“躁而不渴”,应当是“燥而不渴”,这样文意才通顺。“胸中寒实”,应当是“胃中寒实”,如果是胸中寒实,怎么会说下利不止就会死亡呢?这些都是传抄错误。

【注释】病人面色痿黄,如果口燥且口渴,是热实证。如今面色痿黄、口燥但不口渴,是寒实证。寒实证通常不应出现下利,如果出现下利,就是虚寒症。如今下利不止,这是虚寒导致胃气下脱,所以会死亡。

【集注】程林说:面色痿黄,是脾胃有病,出现口燥且口渴的是热证,不口渴的是寒证。病人既面色痿黄,又兼下利不止,那么脾气就会衰竭,所以会死亡。

李彣说:下利如果口燥且口渴的是热证,阳气尚存,还可以治疗。如今口燥但不口渴,是胃中寒邪强盛,如果下利不止,就是阴盛阳衰,正气下脱,所以会死亡。

体型消瘦的人,绕脐周围疼痛,必然是有风冷之邪,导致谷气运行不畅,如果反而用泻下之法,邪气必然上冲,如果不上冲,就会在心下部位形成痞证。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条,阐述寒实症误用寒药泻下的后果。体型消瘦的人,形体与正气都比较虚弱,难以抵御外邪,如果绕脐周围疼痛,必然是风冷之邪损伤脾胃,致使谷气运行不畅。绕脐疼痛,虽然属于实邪,但因为是风冷之邪导致的,所以是寒实症,医生应当用温法来运行气机。如今反而用寒药泻下,风冷之邪如果人体上部正气虚弱就会上冲,中部正气虚弱就会在心下部位痞结,这是必然的道理。

【集注】尤怡说:体型消瘦的人,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风冷之邪容易侵入,侵入后谷气就会留滞不能运行,绕脐周围疼痛,看似里实,实际上是虚冷,应当用温性药物来帮助脾胃运行。却反而用泻下之法,谷气排出而风冷之邪并没有随之排出,正气更加虚弱,邪气没有制约,势必会上冲,如果不上冲,就会在心下部位形成痞证。

寸口脉象弦,就会出现胁下拘急疼痛,患者还会有微微怕冷的症状。

【注释】这是对第一条中两胁疼痛属于寒证含义的详细阐述。寸口脉弦,就是第一条所说的弦脉。胁下拘急疼痛,就是第一条所说的两胁疼痛。怎么知道这是寒症呢?必须是患者有阳虚而微微怕冷的症状,才表明是肝寒导致的疼痛,即便伴有腹满,也应当用温法治疗。

【集注】程林说:弦脉是肝的脉象,属阴。肝脉循行经过胁部内侧,寒主收敛牵引,所以胁下会拘急疼痛,因为体内寒邪强盛,阳气不能在体表运行,所以体表也会微微怕冷。

平素易中寒的人,喜欢打呵欠,患者流清涕,如果伴有发热且面色正常,就容易打喷嚏。

【注释】平素易中寒的人,指的是一向有中寒病症的人。前面通过腹满有时减轻来辨别腹满属于中寒,又通过怕冷辨别胁痛属于中寒,这里通过喜欢打呵欠、流清涕来辨别心胸部位的中寒。欠,就是呵欠。人想要睡觉时喜欢打呵欠,是阴吸引阳入内;睡醒时喜欢打呵欠,是阳引导阴外出。如今中寒而喜欢打呵欠,是阴盛吸引阳气。老年人流清涕,是阳虚;遇到寒冷流清涕,是寒盛。如今中寒而流清涕,是阳气虚寒。如果发热且面色正常,就不是中寒,而是被外界寒邪侵袭,即便有清涕流出,也是因为容易打喷嚏而流出的。

中寒的人,出现下利,这是因为里气虚弱,想要打喷嚏却打不出来,说明这个人腹中寒。(另一说法为腹中痛)

【注释】上一条通过喜欢打呵欠、清涕自动流出,来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