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1-1(2 / 4)

加入书签

个方子中含有人参)

一般来说,男子看似身体健康没有病症,脉象表现为大的,这是虚劳病;脉象表现得极为虚弱的,也属于虚劳病。

【注释】男子身体健康的话,应当出现符合四季和五脏变化的正常脉象,现在寸关尺六部脉象表现为大而且极为虚弱,这不是健康人的脉象。然而脉象大却没有力量,是因为过度劳累损伤了脾气;脉象极为虚弱的,是因为内在的肾阴肾精受到了损伤。这些都是即将发展成虚劳病的征象,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脉象表现。

【集注】李彣说:所谓的健康人,就是外表看起来没有疾病的人。就像医经中所说的脉象异常但人却没有明显病症的情况。人劳累后,身体在外表现为疲倦,体内正气被耗损,脉象大并不是因为正气旺盛,重按脉象必然空虚濡软,这是外表看似有余而内在不足的表现。脉象极为虚弱,就说明精气已经被耗损了。大概脉象大,是虚劳病在脉象上表现于外的情况;脉象极为虚弱,是虚劳病在脉象上表现出的内在衰弱。

魏荔彤说:男子看似身体健康没有病症,脉象大是虚劳病,脉象极为虚弱也是虚劳病。脉象大的,是邪气旺盛;脉象极为虚弱的,是精气被耗损。用这两句话来揭示虚劳病脉象的总体特征,但没有说脉象大具体表现在哪一部脉象上,虚弱又体现在哪一经上。这就需要诊治的医生,根据五劳七伤的具体病因来仔细审察判断。

人到了五六十岁,患病且脉象大,出现沿着脊背两侧发生痹痛的症状,如果还出现肠鸣(“肠鸣”三字与上下文不连贯,可能有误)、腋下生疮(马刀)、颈部生瘰疬(原文“侠瘿”,“瘿”应是“瘰”字之误)等症状的,都是因为虚劳而引发的。

【按语】“肠鸣”这两个字,与上下文不连贯,一定是竹简次序错乱。“侠瘿”的“瘿”字,应当是“瘰”字。常常遇到这种病症,有先患虚劳后出现瘰疬的,也有先有瘰疬后出现虚劳的情况,从来没有见过先患虚劳后得瘿病或者先得瘿病后患虚劳的,一定是抄写流传过程中的错误。

【注释】健康人在二三十岁时,如果常常出现脉象大的情况,那么大多会患上虚劳病。如果人已经到了五六十岁,脉象也大,但却不马上患上虚劳病,是因为虽然气血已经虚弱,但是体内虚火微弱,虚火微弱所以不发生虚劳病。虽然不患虚劳病,然而气血和营卫之气虚弱,痹阻不通,所以会出现腋下生疮(马刀)、颈部生疮(鼠疮)、颈部生瘰疬等病症。这是为了阐明虽然脉象大是相同的,但引发的病症却不一样的道理。

虚劳病的症状,脉象表现为浮大,同时有手足烦热的症状,在春夏季节病情加重,在秋冬季节病情减轻。“阴寒精自出”中的“寒”字,应当是“虚”字,是抄写流传过程中的错误。

【注释】这里说脉象浮大是虚劳病的表现,并且详细说明了其症状。手足烦热,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的五心烦热,是因为阴虚不能潜藏阳气。阴虚而精液自行流出,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的遗精,是因为阴虚不能固摄守住。腰膝酸软瘦削不能行走,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膝盖酸软,身体瘦削、骨骼痿软不能起床的情况。春夏属于阳,阴虚的人不能耐受春夏的阳气,所以病情加重;秋冬属于阴,阴虚的人在秋冬季节身体状况相对好些,所以病情减轻。

【集注】徐彬说:脉象大已经是虚劳病的表现了,如果再加上脉象浮,其症状就会出现手足烦热,大概是因为阴液已经不足而阳气必然旺盛。于是在春夏阳气旺盛的季节,病情就会加重;在秋冬阴气旺盛的季节,病情就会减轻。阴虚而精液自行流出,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瘦削不能行走的情况。

程林说:“寒”字当作“虚”字来看,阴虚就会导致气不能固守,从而精液自行流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