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脉法篇1-1(2 / 3)

加入书签

阴寒脉象即沉、涩、弱、弦、微之类。阳热病症出现阳热脉象,病症与脉象相应,可以预料会痊愈。阳热病症如果出现阴寒脉象,就像暑热过去秋天到来,万物虽然不会马上死亡,但日益趋向死亡的征兆,所以说预后较差会死亡。大概自然规律与人体规律是一致的,春夏属阳,秋冬属阴,阳主生长,阴主肃杀,所以会这样。

【集注】方有执说:阴阳,是对脏腑、血气、表里、虚实、风寒、寒热等情况的总体概括。

程知说:阴寒病症出现阳热脉象而预后较好可生,是因为邪气从里透表,将要出汗而病解。阳热病症出现阴寒脉象而预后较差会死亡,是因为邪气从表入里,正气虚弱而邪气强盛。所以正气充实的人,大多出现阳脉;正气虚弱的人,大多出现阴脉。

脉象来势和缓,时而有一次停顿,停顿后又恢复跳动,这样的脉象叫做结脉;脉象来势急促,时而有一次停顿,停顿后又恢复跳动,这样的脉象叫做促脉。阳热亢盛就会出现促脉,阴寒过盛就会出现结脉,这两种脉象都属于病脉。

【注释】缓脉,是一息跳动四次的脉象,缓脉时而有一次停顿,停顿后又恢复跳动,就叫做结脉。数脉,是一息跳动六次的脉象,数脉时而有一次停顿,停顿后又恢复跳动,就叫做促脉。阳热亢盛就会出现促脉,阴寒过盛就会出现结脉,阴阳偏盛就会引发疾病,所以说:这两种脉象都属于病脉。

脉象按下去来势和缓,时而有一次停顿,停顿后又恢复跳动,叫做结脉。又有一种情况,脉象跳动过程中突然中止,再次跳动时稍微频数,其中又有恢复到原来节律的搏动,也叫做结脉,属于阴脉。脉象跳动过程中突然中止,不能自行恢复,需要经过间隔后再次搏动,叫做代脉,也属于阴脉,出现这种脉象的患者必定难以治疗。

【按语】“脉按之来缓,时一止至名曰结,阴也”这几句话,文义不通顺,而且前面对于促脉和结脉的论述已经很明确,这部分内容应当是衍文。

【注释】脉象跳动的至数正常但有停顿,且不能自行恢复,需要间隔后再次搏动,叫做代脉,这是因为一个脏器的气已经衰竭,需要依靠其他脏器来替代接续其功能。凡是疾病出现这种代脉的,必定难以治疗,因为促脉和结脉的停顿,就如同人急速行走时摔倒,虽然停顿,但马上就能自行恢复,这和代脉的停顿是不可相比的。

阴阳相互搏击,就会出现动脉。若阳动,就会发热;若阴动,就会出汗。若出现身体发冷、畏寒的症状,这是三焦受到损伤。如果数脉出现在关部,上下无头无尾,像豆子一样大小,跳动时坚实有力,就叫做动脉。

【按语】《素问》说:阳加于阴就会出汗。阳加于阳,怎么会有出汗的道理呢。“阳动则汗出”这几个字应当是“发热”,“阴动则发热”这几个字应当是“汗出”。

【注释】尺部为阴,阴邪乘袭搏击于阴,所以阴动就会出汗。关部处于阴阳之间,阴阳相互乘袭搏击,所以发热和出汗的症状会同时出现。这是动脉搏动有力,阳盛的表现,如果按之搏动不明显,这就是阳衰的脉象,必然会身体发冷而不发热,出汗而且畏寒。这不是阴阳搏击阳盛的动脉,而是阳气虚弱,气血扰乱的动脉,由于三焦的阳气受损,就不能在体表温煦肌肉,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动脉的形状,很像数脉,只是上下无头无尾,像豆子一样大小,跳动时坚实有力,所以叫做动脉。“厥厥”,是说好像有根一样的跳动,跳动时位置不移,不像滑脉那样流动,跳动位置不固定。

【集注】方有执说:“阴阳相搏”中的阴阳,是从阴阳二气的角度来说;“阳动阴动”中的阴阳,是从脉象部位的角度来说。发的样子。

程知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在上下之间交通往来,在寸部和尺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