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脉法篇1-2(1 / 3)

加入书签

寸口部位的脉象阴阳俱紧,按照规律,清邪会侵袭上焦,浊邪会侵袭下焦。清邪侵袭上焦,叫做“洁”;浊邪侵袭下焦,叫做“浑”。人体阴分受邪,必然会内心战栗,这是因为表气微弱空虚,里气不能内守,所以使得邪气能够侵袭人体阴分。人体阳分受邪,必然会发热、头痛、项部强硬、颈部拘挛、腰部疼痛、小腿酸楚,这就是所谓的阳分受到雾露之气侵袭,所以说清邪侵袭上焦。浊邪侵袭下焦,人体阴气会因之而战栗,出现足膝逆冷、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这是因为表气微弱空虚,里气微微拘急,三焦相互混淆,内外气机不通畅,上焦气机郁滞,脏腑之气相互熏蒸,就会出现口腔糜烂、牙龈蚀烂。中焦功能失常,胃气不能下行反而上逆,脾气不能运化,胃中浊气壅滞,营卫之气不能流通,血液凝聚不能畅行。如果卫气能够首先通畅,小便就会赤黄,卫气与热邪相互搏结,热邪借此游动于经络之中,出入于脏腑之间,热气所经过之处,就会形成痈脓。如果营气能够首先通畅,阳气就会微弱,营气得不到阳气的推动,外来邪气就会侵入体内,通过打喷嚏排出邪气,但会出现声音嗢塞、咽喉堵塞的症状,寒邪与厥逆之气相互逼迫,被热邪壅滞,血液凝聚而自行下行,形状如同猪肝。如果阴阳之气都厥逆,脾气就会孤独虚弱,五脏之液下注,下焦不能固摄,出现大便下重、排便次数增多且困难,肚脐周围筑动拘急疼痛,生命就难以保全了。

【注释】寸口阴阳俱紧,是说寸口六部脉无论是浮取还是沉取都表现为紧象。浮脉紧,表明雾露之邪侵袭上焦;沉脉紧,表明寒邪侵袭下焦。上焦主要指太阳经,下焦主要指少阴经。雾露之邪,称之为“洁”“清”。清邪侵袭上焦,出现发热、头痛、项部强硬、颈部拘挛、腰部疼痛、小腿酸楚,这是雾露之邪侵袭了太阳经表。寒邪称之为“浑”“浊”。浊邪侵袭下焦,人体阴气因之战栗,出现足胫逆冷、大小便失禁,这是寒邪侵袭了少阴经里。经典说:虚邪不能单独伤人,必定是因为人体身形虚弱而后才客居体内。大概是因为人体表气虚弱,里气不坚固,清浊之邪才能侵袭上下,导致三焦相互混淆,表里气机不通,从而使得上焦清气不能宣通,邪气郁滞,与脏腑之气相互熏蒸,出现口腔糜烂、牙龈蚀烂。中焦功能失常,胃气本应主降,却反而上逆,脾气本应主运化,却反而不能运转,中焦充满浊气,营卫之气不能流通,血液凝聚不能畅行。如果正气能够战胜邪气,卫气首先通畅,患者必定会先出现小便赤黄,热邪所伤的经络必然会血液凝聚、肌肉腐烂,从而在体表发为痈脓。如果营气首先通畅,患者必定会先出现打喷嚏、声音嗢塞、咽喉堵塞,热邪壅滞在里,凝聚的血液自行下行,形状如同猪肝。如果正气不能战胜邪气,阴阳之气都厥逆,营卫之气不能流通,脾气孤独虚弱,不能散布水谷精微,五脏之液下注,下焦不能固摄,出现里急坠痛、排便次数频繁且窘迫,生命就难以保全了。

【集注】沈亮宸说:伤寒的病症,转为发热就是好的迹象,所以少阴病、厥阴病,都因为发热而痊愈,而且凡是出现下脓血与痈脓的都不是死症。如果阴阳之气都厥逆,厥逆必然会导致下利,所以五脏之液下注,下焦不能固摄,生命就难以保全了。

方有执说:清指风邪,浊指寒邪,说“洁”“浑”,是从天地的偏气角度而言。“阴中于邪”以下,到“浊邪中下”这一段,是解释上文所说的阴即下焦,阳即上焦。“阴气为栗”以下,到“血凝不流”,是在论述病症。“若卫气前通”以下,是说发生痈脓的原因。“若阴气前通”以下,是说出现脓血下利的原因。卫气就是阳气,营气就是阴气,这是承接上文“营卫不通”而言。而清浊邪气致病的情况,就在其中了。“阴阳俱厥”以下,是说病症都集中在里且病情加重,所以说生命难以保全。

脉象阴阳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