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5(2 / 4)

加入书签

内已经调和,怎么会死亡呢?

张璐说:人身的阴阳相互依存。阴液在下耗亡,那么向上汇聚于头部的诸阳,就会纷纷扰动,所以头眩、时时昏蒙,这是阳气向上脱失,所以是死证。由此可见,阳气恢复下利停止则生,阴液耗尽下利停止则死。

汪琥说:下利停止,病情应当好转,现在反而成为死症的表现,不是阳气恢复而利止,而是阳气虚脱而利尽。

少阴病,到了六七天的时候,出现呼吸气息高而急促的,是死症。

【注释】少阴病通常表现为只想睡觉,呼吸平稳、气息和顺。现在呼吸气息高而急促,这是逆象。大凡患病卧床而呼吸气息高、急促的,大多会死亡。

【集注】喻昌说:“六七天”这个时间表述,对辨证非常关键。因为病邪传至少阴经而出现呼吸气息高,与二三天时太阳经出现气喘的表证截然不同。

程知说:肾是生气的根源,呼吸气息高,表明气向上散于胸中,不能再回归到气海,所以是死症。

程应旄说:肺主司气,而肾是生气的根源,是呼吸的关键,与人的生死关系极大。呼吸气息高,说明生气已经在下部断绝,不能再收纳,所以呼吸只能向上呼出,而无法吸入。死亡虽然在六七天后形成,但生机的丧失在六七天之前就已经有征兆了。既然遇到少阴经受病,为什么不预先进行固护,提前加以防范,以至于真阳涣散而无法挽回呢?凡是条文中一开始就反复告诫禁止发汗,随后又急忙强调要尽快温里,无非是预见到了这些情况啊!

魏荔彤说:七天之久,呼吸气息高且气逆,与时时感到昏蒙一样,都是阳气向上脱失的表现。一个是因为眩晕昏蒙导致阳气上升而不能返回,一个是因为呼吸气息高而气的根本已经被铲除,是同一道理而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所以仲景都判断为死症。

少阴病,脉象细、沉且数,表明病在里,不可以发汗。

【注释】少阴病,表现为只想睡觉,如果脉象细、沉且微弱,这是邪气从寒而化。现在脉象细、沉且数,是邪气从热而化,即便有发热症状,也是将要转属阳明经,不像前面所说的少阴病,刚开始得病,反而发热但脉象沉而不数,适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的情况。所以说:病在里,不可以发汗。

【集注】程知说:这是说热邪在里,有禁止发汗的告诫。少阴经的正常脉象是微细。现在脉象沉且兼数,正是热邪在里的征象。发汗就会扰动经脉而增加燥热,可能出现耗伤阴血的变症。

郑重光说:脉象细、沉且数,表明里有伏阳,所以说病在里。这是热邪传里的症状,绝对不可以发汗,发汗就会扰动经气,而出现亡失阴血的变证。少阴病发热、脉象沉,这是病在表,因为没有里证,所以可以发汗。如果脉象浮而迟,体表发热但里有寒,下利清谷,这里的迟脉表示没有阳气,病在里,又不能因为脉象浮就认为病在表而发汗。要知道阴中有阳,脉象沉也可以发汗;阳中有阴,脉象浮也应当温里。这一条脉象细、沉且数,数脉主热,沉脉主病在里,这是阳邪入里,所以以不可发汗来警示。

少阴病,只见手足厥冷而无汗,若强行发汗,必然会扰动营血,不知血会从哪条孔窍流出,有的从口鼻而出,有的从眼睛流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以治疗的病症。

【注释】此条是在说明,若强行发少阴热邪所致病症的汗,就会发生动血的变证。少阴病脉象细、沉且数,再加上手足厥冷,也属于热厥。阴证本来无汗,即便无汗,也不适宜发汗。若发汗,就是强行发少阴热邪之汗。不应当发汗而强行发汗,会助长少阴的热邪,使其如烈火般沸腾,必然会扰动少阴本经的血液,血液或许从口鼻流出,或许从眼睛流出,这就是“下厥上竭”。“下厥”,指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