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3(2 / 4)

加入书签

的呕吐,而是胸中寒实引起的呕吐。所以刚开始得病时脉象弦迟。弦脉主饮邪,迟脉主寒邪。而手足寒冷,是因为胸中阳气被寒饮阻滞,不能通达于四肢。寒实之邪在胸,应当顺势使之上越而吐出,所以不可攻下。如果膈上有寒饮,只是干呕有声但没有东西吐出,这是少阴寒虚导致的寒饮,并非胸中寒实之饮,所以不可用吐法,只能迅速温里,适宜用四逆汤,或者用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也可以。

【集注】程知说:这里说的是少阴病因寒饮而呕吐,是肾中寒邪上逆,应当温里而不应当用吐法。想呕吐却吐不出,是阴邪上逆的症状。如果刚开始得病时,邪气还没有深入,手足只是寒冷而不厥冷,脉象只是弦迟而不沉细,那么就是邪气实于胸中,寒邪还在表,属于阳分,应当用吐法而不应当攻下。吐是有东西吐出,呕则没有东西吐出,这两者必须分辨清楚。如果膈上有寒饮,只见干呕而不能吐出东西,那么就是阴寒上逆,应当温里而不应当用吐法。说“急温”,是表明如果不温里,就会出现厥逆、无脉等各种变证。

程应旄说:寒邪在胸中,按照治法不可攻下,因为是实邪,只宜用吐法,一吐就能使阳气通畅,吐法就是温法。如果膈上有寒饮而干呕,是虚寒之邪从下向上,使寒饮停留在胸中,归根结底不是胸本身的病症,直接用四逆汤迅速温里就可以了。

少阴病,脉象微细且沉,只想躺着,出汗但不烦躁,自己想要呕吐,到了五六天的时候,出现自行下利,又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这是死症。

【注释】这一条是对上条的进一步阐发,详细说明脉象和症状,强调因未能及时温里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含义。脉象微细且沉,只想躺着,这是少阴寒症。本应当无汗,现在反而出汗且不烦躁,这是少阴病阳气外亡。而且自己想要呕吐,阴寒之邪上逆,此时正应当迅速温里,如果错过这个时机不进行治疗,拖延到五六天,再加上自行下利,又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这是少阴肾中的真阳发生扰乱,向外浮越欲绝的死症。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温里,也来不及了。

【集注】方有执说:脉象微沉细,只想躺着,这是少阴经本来的病症。出汗却不烦热,是阳气虚弱。想要呕吐,是经中的邪气没有退去。自行下利,是脏腑病症加重。又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是阳气将要断绝而扰动不宁。

程应旄说:现在的医生论治,不等到出现恶寒、身体蜷缩、四肢逆冷等症状同时出现,就不敢用温法,却不知道症状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再用温法已经来不及了。何况有些症状直到死亡也不一定全部出现,那么为何不将本论中的要旨逐一详细研究呢:少阴病,脉象必定沉而且微细,论中一开始就揭示这一点,这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可以用温法的脉象。少阴病只想躺着,论中又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可以用温法的症状。在阳经出汗不可用温法,在少阴经出汗则应当迅速温里,论中又恳切地向人们说明了阳气外亡的原因。何况又有不烦躁却自己想要呕吐,阴邪上逆的症状呢?那么真武汤、四逆汤,实在就如同预先储备三年的艾草(比喻早做准备)。却不知道提前做好准备,拖延到五六天,之前只是想呕吐,现在已经下利了;之前不烦躁,现在烦躁而且躁动不安了;之前只想躺着,现在不能安卧了,阳气虚弱而扰动不安,阴寒旺盛且更加严重,怎么会不死呢?

少阴病,经过二三天还不好转,到四五天时,出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以及自利(腹泻)的,这是体内有水气的表现。患者还可能伴有咳嗽、小便不利、腹泻或呕吐等症状,应当用真武汤主治。

【注释】心下有水气,如果发热、有汗、烦渴想喝水、小便不利的,属于太阳中风,是五苓散证。如果发热、无汗、干呕、不渴、小便不利的,属于太阳伤寒,是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