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9(1 / 3)

加入书签

本来因为过早攻下,所以导致胃脘部痞塞,于是给予泻心汤治疗。但痞塞的症状没有解除,患者出现口渴、口燥心烦,小便不利的情况,此时应当用五苓散主治。

【注释】本来是因为过早使用攻下之法,所以形成胃脘部痞塞。如果是热邪结聚成实导致的痞症,就适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这是寒下攻邪的方法;如果是外寒内热导致的痞症,就适宜用附子泻心汤,这是温下攻邪的方法;如果是虚热兼有水气导致的痞症,就适宜用生姜泻心汤,这是消散水饮的方法;如果是虚热且伴有呕吐的痞症,就适宜用半夏泻心汤,这是降逆止呕的方法;如果是虚热更甚导致的痞证,就适宜用甘草泻心汤,这是缓和急迫的方法。现在根据各种泻心汤的适应证,仔细辨证后选用,然而痞证却没有解除,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患者。如果患者口渴、口燥、心烦、小便不利,这并非是辨证不准确,也不是药力不够。而是因为水饮在体内蓄积,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所以痞症没有解除。适宜用五苓散,使水饮从外发散、从内通利,汗出且小便通畅,病症就会痊愈,由此可以类推其他类似情况。

【集注】方有执说:用泻心汤治疗痞证而痞证不解除,由此可知这不是气聚导致的痞证。患者口渴、口燥、心烦、小便不利,是因为津液涩滞不能运行,水饮潜伏凝结。五苓散能够通利水道、滋生津液,津液生成则口渴心烦症状停止,水液通利则痞证自然消除,所以这又是消除痞满的一种方法。

程应旄说:各种泻心汤,对于开散郁结、清荡邪热、补益虚损,可以说已经很完备了。然而这些治法主要针对上、中二焦,也有痞证在上焦但治疗却针对下焦的情况,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治法。虽然痞证的起因相同,但如果患者口渴、烦躁、小便不利,就可知是攻下之后胃气虚弱,导致水饮在体内蓄积,津液不能运行,痞证没有出路,并非热邪结聚。用五苓散主治,可使水饮之浊阴从下焦排出,那么在上焦的清阳自然就不会受到阻滞。况且五苓散能够宣通气化,兼以祛除表里之邪,使病邪不通过泻心的方式,而是通过膀胱排出,这又是一种治法。

伤寒患者服用汤药后,腹泻不止,胃脘部痞塞坚硬,服用泻心汤后,又用其他药物攻下,腹泻仍然不止,医生给予理中汤,腹泻反而更加严重。理中汤,是调理中焦的。而此腹泻病在下焦,应当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如果腹泻还是不止,就应当通利小便。

【注释】伤寒患者服用汤药后,腹泻不止,胃脘部痞塞坚硬,这是误下导致的。腹泻且痞塞坚硬,这属于虚痞,服用泻心汤本来是符合治法的。但痞症没有痊愈,又用其他药物攻下,痞症虽然消除但腹泻不止,医生给予理中汤温里,腹泻却更加严重。医生不知道理中汤是调理中焦的,而此腹泻病在下焦,属于滑脱不禁。所以应当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肠固脱,腹泻就可以停止。如果腹泻停止后又复发,那就应当审察患者小便是否通利。如果小便通利,应当佐以温补的药物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如果小便不利,这是水液没有出路,长期固涩,所以腹泻再次不止。这种情况下就应当通利小便,使水道通畅,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集注】郑重光说:“汤”,有荡涤之意,也就是泻下的药物。误下导致腹泻不止,胃脘部痞塞坚硬,服用泻心汤是符合治法的。但又用其他药物攻下,一误再误,此时用理中汤开散痞结、止住腹泻,原本并非过错,但腹泻反而加重,是因为多次攻下损伤肾脏,下焦失去固摄。所以用赤石脂、禹余粮来固涩肠道虚损、收敛滑脱,若腹泻仍然不止,就应当通利小便。因为膀胱是肾的腑,肾主司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通利小便,可使脏腑各司其职,这样水谷分清,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打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