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乡情(2 / 3)
和刚才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刚才虽然不失礼,却也谈不上多么热情。
现在他终于在这千里之外的疆省,见到了自己的老乡,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真可谓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路贵敬努力平复了一下兴奋的情绪,重新坐下,说道:“这位小老弟不知是来自古安市的哪个县城啊?我听着你的口音,却不像是东阳省的人啊,倒像是南方的人。”
陈松笑着竖起大拇指,说道:“路大佬果然厉害,什么都瞒不过您。我确实并非土生土长的东阳省人,而是南方的人。”
“当年我上山下乡去插队,就来到了古安市流河县的河东村,结识了村里的一位叫做苏梅的姑娘……”
陈松把自己是如何来到东阳省,又是如何跟苏梅结缘,以及把自己的户口调过去,这些事情都说了一遍。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算少见,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有好多插队知青都放弃了返城,就留在了插队的当地,有些人甚至都娶妻生子了,定居在那里,把那里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路贵敬听了陈松的讲述,不由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那你也算是古安市的当地人了,至少比我这个从凌阳市出来的人更加了解那边的近况。”
“说起来惭愧,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来到了疆省,一待就是几十年。我上次回东阳省探亲,还是在十几年前呢。”
“你也知道,现在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而且我又在官方任职,没法请那么长时间的假回去探亲,后来当上了个芝麻小官,就更没时间回去了,但我一直都很惦念老家那边的街坊邻居和亲戚们。”
“幸好我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但至少也没给咱们东阳省的乡亲们丢脸。”
“将来等我退休了,回去老家探亲的时候,也有脸面对得起家里的列祖列宗了。”
龙国人对家乡的情怀,是很多别的国家的人无法理解的。
有的国家的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好感,如果有机会离开的话,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自己的国家,去过更好的日子。
但龙国人就讲究乡情,讲究的就是个“故土难离”,即便是在祖国最苦难的时候,也依然有人不离不弃,誓死守护着这个家园。
即便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去到别的国家生活,但他们依然记得“去国怀乡”这个词的意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