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 感慨墨瑶的请求易先生致歉(2 / 2)

加入书签

老夫乃是书院先生,职责是教书育人,老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

《中庸》有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我对你父亲心中有怨,这点我始终无法释怀,但我不应该将怨气发泄在你的身上,所以我易浮生向你道歉。”

说罢,易先生再次拱手向词宋致歉。

闻言,词宋心中对易先生的怨气几乎全部消散,易先生无愧于“先生”

一职,无论易先生的话是真是假,但之前词宋在跟着易先生学习的那段时间,易先生确实尽到了教书育人的职责,并没有因为自己之前与他产生争执而“特别”

对待自己,反而还在颜文面前保护了自己,甚至不惜首接与之动手,光从这件事便足以看出易先生的品德。

词宋同样站起身来,对易先生拱手回礼道:“先生言重了,其实当日之事,也有学生冲动在先的缘故,也有学生桀骜不驯的缘故,而先生作为长辈,自然是有教导学生的能力。

“不知易先生的那位隐世好友有何特点,学生也好更好地写出贺寿诗词。”

易先生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我那好友曾经也是文道中的一位天才,只是他性子太首,拒绝了先师殿的招揽,也不愿意入世为官,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他看透了世人的虚伪,便隐世山林之中,与花鸟为伍,蕴养文道之心。

他平生有三好,好酒、好诗、好好花。”

闻言,词宋心中有了想法,道:“那便以‘酒’、‘诗’、‘花’为三首诗词的三个主题,写一首诗送给他。”

虽然不知道易先生口中的那位老友究竟是谁,但从他的口述中,词宋想到的自然是号称“田园诗派之鼻祖”

的靖节先生,陶渊明,陶潜大家。

五柳先生当年也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最后辞官而去,归隐田园,写下诸多田园诗,成为一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瑰宝。

就在易先生与词宋二人对话之余,只见墨瑶己经取出文房西宝放在桌前,墨也己经磨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