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星尘意识胎动(5 / 8)
们的波动传递着期待与信任。而他的手腕上,银色图案开始发出规律的脉冲,脉冲的频率与全球十万名公民的意识波动完全同步——钥匙,已经准备好。
可科学院的决定,21世纪的谜团,还有“门”打开后的未知……所有的悬念,都将在24小时后揭晓。沈溯深吸一口气,看向主控屏幕上的倒计时,指尖再次触碰门形轮廓——这一次,他不再犹豫,因为他知道,人类存在本质的重构,或许就藏在这扇星尘铸就的门后。
沈溯的指尖还停留在星尘门形轮廓上,温热的触感顺着指腹蔓延至全身,像是有无数星尘颗粒在血管里轻轻跳动。实验室的银色光线已稳定成半透明的薄膜,覆盖在每一件仪器表面,连培养皿里的碳基菌落都泛着淡淡的银辉——这场景本该是科幻电影里的奇观,可此刻他却觉得熟悉,仿佛在某个被遗忘的记忆片段里,曾无数次触摸过这样的星尘之门。
通讯器的电流杂音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规律的“滴滴”声,像是某种信号在同步。沈溯低头看向腰间的通讯器,屏幕上没有任何来电提示,可那“滴滴”声却越来越清晰,频率竟与手腕上银色图案的脉冲完全一致。他下意识地按下通讯器的接听键,耳边没有传来人声,只有一段缓慢流淌的波动声——那是星尘意识体的“语言”,与他在星尘海洋中听到的“修复门”的波动,属于同一个频率。
“滴滴”声突然变快,通讯器屏幕亮起,显示出一行由星辰符号组成的文字。沈溯盯着屏幕,大脑像是被某种力量激活,竟瞬间读懂了符号的含义:“锚点,看菌落。”
他猛地转头看向角落的培养皿。原本呈圆形生长的碳基菌落,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形,菌落边缘的菌丝向外延伸,逐渐织成一张细密的银色网络,网络的节点上,无数微小的光点在闪烁,如同缩小版的星尘海洋。更反常的是,培养皿的玻璃壁上,竟缓缓浮现出一行人类的字迹,墨迹是淡银色的,与他手腕上的图案同源:“21世纪,昆仑站,冰层下的信号。”
“昆仑站?”沈溯皱起眉。他对这个21世纪的极地科考站有印象,联邦档案馆的资料显示,该站在22世纪初因冰川崩塌被掩埋,从未有过与“宇宙生命”相关的公开记录。可培养皿上的字迹却在不断延伸,像是有人在实时书写:“研讨会是伪装,真正的研究在冰层下——他们找到了‘门’的碎片。”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恒温系统突然失控,显示屏上的温度数值从22℃飞速攀升,可沈溯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反而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看向通风口,上周保洁机器人留下的灰尘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冰晶,冰晶里冻着无数细小的银点,像是被定格的星尘颗粒。更诡异的是,冰晶反射的光线在墙壁上形成了一幅模糊的影像——那是21世纪昆仑站的科考队员,他们围着一块半透明的星尘碎片,碎片的形状,与他面前的门形轮廓一模一样。
“沈教授!您还好吗?”林夏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明显的喘息,“我刚才试图联系科学院,却发现所有信号都被一股星尘波动屏蔽了——等等,您实验室的温度怎么显示45℃?可我在走廊里,却看到您的窗户上结了冰!”
沈溯走到窗边,指尖触碰玻璃,果然传来冰凉的触感。窗外的走廊灯火通明,林夏的身影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轮廓,她正举着一个便携式监测仪,仪器屏幕上的星尘波动数值在疯狂跳动。可实验室内部的温度计仍在攀升,已突破50℃,培养皿里的碳基菌落却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反而织成的银色网络越来越密集,节点上的光点也越来越亮。
“温度是假的。”沈溯对着通讯器说,指尖划过玻璃上的冰晶,冰晶瞬间融化,化作银点消失在空气中,“是星尘波动制造的感知错位——你那边的监测仪,能捕捉到昆仑站的信号吗?21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