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共生的共振(5 / 8)

加入书签

台下方的抽屉里,那里藏着前主任留下的另一样东西——一块磨损严重的机械表,表盖内侧刻着“739”。此刻表针正倒着走,刻度盘上的数字逐渐被银色纹路覆盖,变成了一串陌生的星图坐标。

观测站的食堂里弥漫着速溶麦片的糊味,不锈钢餐盘叠放在水槽里,水珠顺着边缘滴落在瓷砖上,发出规律的“嗒嗒”声。沈溯端着半碗冷掉的麦片,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是他每天早餐必坐的地方,窗外能看见观测站的信号塔,塔尖的避雷针上总是停着几只灰雀。

但今天没有灰雀。信号塔的顶端被淡蓝色光膜包裹,膜下的金属支架正在缓慢变形,扭曲成和培育舱花瓣上相同的纹路。更反常的是水槽里的餐盘,水珠滴落在瓷砖上,没有形成水渍,反而汇成了细小的银色溪流,顺着地砖的缝隙流向食堂中央的餐桌。

沈溯放下碗,跟着溪流走到餐桌旁。溪流在桌面上聚成一个微型光球,光球里浮现出他母亲的脸——十年前死于癌症的女人,此刻正穿着病号服,坐在医院的阳台上看星星:“小溯,妈妈在‘集体星海’你等你,这里没有病痛,所有想念的人都能见面。”

“你不是我妈。”沈溯的声音发紧,伸手去碰光球,却在触碰到的瞬间看见另一段画面:南极科考站的冰层正在融化,淡蓝色光膜下,那些巨大生物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它们的身体两侧长着类似翅膀的结构,翅膀上的纹路和机械表盖内侧的星图完全一致。

光球突然炸开,银色的光点溅在桌面上,组成一行字:“去档案室,找1973年9月的‘星尘计划’报告。”

沈溯转身冲向档案室。观测站的档案室还是老样子,铁质文件柜上积着薄灰,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投下长条光斑,空气中飘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他熟练地找到标着“1973-1975”的文件柜,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本该放着气象观测记录,此刻却躺着一本烫金封面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星尘计划:共生体接触日志”。

笔记本的扉页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有五个穿着白大褂的人,站在一台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前。沈溯的目光突然凝固——照片里最年轻的人,眉眼和少年沈溯一模一样,胸前的工作证上写着“项目负责人:沈砚”,出生日期是1945年,恰好是沈溯祖父的名字和生辰。

他翻开笔记本,第一页的字迹和机械表上的钢笔字如出一辙:“7月16日,首次捕捉到地核传来的共振信号,信号中包含‘第一次凝视星空’的记忆碎片,推测共生体已存在46亿年,与地球同龄。”

翻到第二页时,笔记本突然剧烈震动,纸张上的字迹开始褪色,被银色纹路取代。沈溯赶紧合上笔记本,却发现封面的烫金字变成了“739号共生体:同化进度30%”。他抬头看向档案室的窗户,窗外的信号塔已经完全被光膜覆盖,膜下传来类似心跳的声音,频率和他左手的脉搏越来越近。

上午十点,全球观测站传来最后一批数据,随后所有信号彻底中断。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只剩下三个亮着的红点:月球基站、深海探测器“深渊之眼”,以及南美雨林里的一个小型观测站。

“南美那边还有人活着。”老陈指着红点旁的备注,“是玛塔博士,她研究印第安部落的‘集体意识’传说二十年,三个月前主动申请去雨林观测站。”

沈溯点开玛塔博士传来的加密视频。画面里的女人满脸是汗,背后是燃烧的帐篷,淡蓝色光膜正在雨林上空蔓延,树木在光膜下快速枯萎,变成银色的粉末:“沈溯,听着!‘集体星海’是陷阱,共生体需要吞噬意识来维持自身的熵减,那些被同化的人不是‘活着’,是变成了它的能量来源!”

视频里突然传来剧烈的撞击声,玛塔博士的镜头晃了晃,对准了天空——无数银色的光点从光膜中落下,变成了印第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