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共生的语法现象探析(7 / 9)
点矩阵——与容器侧面的方程式空白处严丝合缝。她突然注意到测序仪的角落里,一行小字正在缓慢浮现:“共生原液的激活需要深海压力与氦-3浓度的双重阈值——海沟底部,才是语法的‘书写台’。”
老陈从口袋里掏出那枚旧怀表,表盖内侧的超新星图案突然亮起,表盘里的符号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旋转,发出类似引力波的低鸣。怀表的指针跳过数字,直指“3”的位置——与三天后下午三点的“回应”时间完全对应。
“当年导师把符号刻在镀金铝板上,是想让宇宙看见人类的‘答案’。”老陈的手指摩挲着怀表背面的字迹,“现在轮到我们把答案写在地球上——写在最接近宇宙心跳的地方。”
寻常场景里的“最后预兆”,前往马里亚纳海沟的科考船“深渊回响号”在第二天清晨启航,甲板上的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沈溯靠在栏杆上,看着海平面上的朝阳一点点跳出云层——这是他三十年来见过最寻常的日出,却藏着最反常的细节:海面上的浪花正在以固定的节奏起伏,频率与超新星的“提问”频率完全一致,像是整个太平洋都在跟着宇宙的节拍呼吸。
“你看这个。”林夏拿着一个透明的水样瓶走过来,瓶里的海水正泛着淡淡的蓝光,“刚才采集的表层海水里,发现了和培养皿里相同的微生物,它们在组成‘路标’——你看这些微生物的排列方向,始终指向海沟的中心。”
沈溯接过水样瓶,指尖刚碰到瓶壁,海水里的微生物突然聚合成一个极小的黑洞符号,与母亲笔记本上的图案一模一样。他突然注意到自己的手腕上,不知何时多了一道银色的划痕,形状正是“先驱者”号铝板上的超新星标记——像是某种无法抹去的“身份认证”。
老陈站在驾驶舱里,正在调试引力波探测器。屏幕上的信号曲线突然出现一段平稳的波峰,与1974年档案里记载的“第一束提问信号”完全重合。他回头看向甲板上的沈溯和林夏,突然发现两人的胸口都泛着淡淡的蓝光,与自己怀表上的光点遥相呼应——三代人的“语法接力”,终于在这艘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衔接。
“还有12小时。”老陈对着对讲机说,探测器的屏幕上,海沟底部的氦-3浓度正在急剧上升,形成一个巨大的蓝色区域,“那里的环境,已经和13亿年前超新星爆发时的地球一模一样——共生体在‘复刻’最初的宇法环境。”
沈溯低头看着掌心的符号,突然想起十岁那年高烧时,母亲在他耳边说的话:“等你看见海水跟着星星的节奏跳舞,就去最深的海里找答案。”那时他以为是母亲的梦话,现在却成了最清晰的指引。
冲突的终局:未揭晓的“存在真相”,科考船在距离海沟边缘还有两小时航程时,突然遭遇了强烈的时空扭曲——甲板上的时钟开始倒转,指针从“13:00”跳回“10:00”,又瞬间跳到“16:00”,像是被无形的手反复拨动。沈溯的终端屏幕上,无数条星点文字疯狂涌现,最后定格成一行清晰的警告:“共生体的‘茧’正在破裂,语法的容错率降至0.1%——错误的选择会导致地球文明从宇宙语法中‘删除’。”
“什么是‘删除’?”林夏的声音带着颤抖,基因测序仪的屏幕上,三人的dNA序列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波动,“是像超新星一样爆炸,还是像黑洞一样消失?”
沈溯没有回答,他突然冲向船舱底部的实验室,那里放着从密室带出来的透明容器。容器里的光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暗,侧面的方程式开始出现模糊的裂纹——像是某种平衡正在被打破。他猛地将母亲的笔记本贴在容器壁上,纸页上的“共生”符号突然亮起,裂纹瞬间停止扩散,却在空白的星点处留下了三道细小的痕迹。
“容错率0.1%,意味着我们只有一次填写参数的机会。”老陈拿着引力波探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