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惊奇的体温(1 / 7)
作者:乘梓
监护仪的蜂鸣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起伏,像一串被拉长的叹息。沈溯站在恒温箱前,指尖悬在有机玻璃上,离那个刚睁开眼睛的婴儿只有三厘米。小家伙的睫毛上还挂着出生时的黏液,瞳孔里映着天花板的无影灯,像两汪盛着碎星的水——这是他在辐射区边缘医院轮岗的第三个月,每天都要和这样的新生儿打交道,消毒水的味道、规律的仪器声、护士们低声的交谈,一切都寻常得像循环播放的白噪音。
“沈医生,3床的体温又波动了。”护士小陈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惯有的职业性平静。
沈溯回头时,目光扫过墙上的电子钟:凌晨三点十七分。他接过体温计,数字在屏幕上跳动两下,停在36.8c——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婴儿体温。可当他把听诊器贴在恒温箱侧面时,金属探头却传来一阵异样的温热,像是有只小手隔着玻璃按住了听诊器。
“奇怪。”他皱眉,伸手摸向恒温箱的外壳。指尖触到的瞬间,那股温热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仪器运行时的微温。小陈在旁边记录着数据,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沈溯瞥见婴儿后颈处的皮肤下,有个米粒大小的淡蓝色光点闪了一下,快得像错觉。
这是“惊奇永动芯”的标识。三年前,全球联合政府为辐射区新生儿植入的微型芯片,号称能实时监测基因损伤,可沈溯总觉得这东西没那么简单。就像现在,他明明记得半小时前检查时,这孩子的体温还因为辐射应激偏低,怎么会突然恢复正常?更诡异的是那瞬间的温热,不像是婴儿自身的体温,倒像是……芯片在“呼吸”。
他俯身凑近恒温箱,婴儿恰好打了个哈欠,小嘴翕动着,发出细弱的咿呀声。沈溯忽然想起查房时听护士说的,这孩子昨晚总盯着窗外,哪怕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他在看什么?”他喃喃自语,小陈头也不抬地说:“新生儿的视力范围只有三十厘米,能看见什么?大概是光线晃眼吧。”
可沈溯的视线落在了婴儿的瞳孔上。那里没有倒映出窗帘的阴影,反而像蒙着一层极薄的雾,雾里隐约有无数光点在闪烁,像被揉碎的星空。他猛地直起身,胸口莫名发紧——三天前,辐射区最后一块永久冻土层突然融化,地质监测站的报告写着“异常地热活动”,可他当时在现场,分明闻到了冻土深处飘来的、类似消毒水和腐烂树叶混合的怪味。
监护仪的蜂鸣声突然变调,尖锐得像警报。沈溯扑过去,只见屏幕上的体温曲线陡地飙升到42c,又在两秒内跌回36c,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掐了一下。婴儿却异常安静,甚至对着沈溯露出了一个模糊的笑容,后颈的蓝光又亮了,这次持续了足足五秒。
“通知实验室,立刻调取这枚芯片的实时数据流。”沈溯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摸到口袋里的个人终端,屏幕上跳出一条未读消息,来自地质研究所的老友周明:“冻土样本里发现了活的微生物,dNA序列很奇怪,像是被人为编辑过。”
终端的光映在沈溯脸上,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看过的一份禁档——21世纪末,人类第一次向宇宙发送包含自身基因信息的探测器时,曾在发射基地的冻土带封存过一批“文明种子”,其中就有记录着人类早期天文观测数据的微生物样本。当时的科学家说:“如果有一天地球文明消失,这些微生物会替我们继续仰望星空。”
婴儿的手指突然动了,蜷成一个小小的拳头,像是在抓住什么。沈溯的目光顺着那只手往上移,看到恒温箱的玻璃上,不知何时凝结了一层细密的水珠,水珠里映出的星空,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
周明的实验室在地下三层,门禁系统识别沈溯的虹膜时,发出了一声短促的警告:“权限等级不足,检测到异常生物信号随行。”沈溯愣了一下,低头看向怀里的保温箱——他申请了临时监护权,理由是“芯片异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