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惊奇免疫悖论(2 / 3)

加入书签

依赖这个集体意识,个体的思维逐渐被同化,对新事物的惊奇感也在慢慢消失。

沈溯意识到,要真正解决“惊奇免疫悖论”,仅仅修复共生意识网络是不够的。人类需要重新找回对未知的渴望,重新学会独立思考。他决定在意识网络中设置一些特殊的程序,这些程序会故意制造一些认知盲区,让人类在面对这些盲区时,重新激发起探索的欲望。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沈溯终于成功地在共生意识网络中设置好了这些程序。当这些程序启动的瞬间,整个意识网络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人类开始重新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新的思想和发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共生意识网络也在这股新的活力下逐渐恢复了稳定,而且变得比以往更加完善。它不再是一个单纯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激发人类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平台。

沈溯从神经接驳舱中醒来,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危机让他深刻地认识到,科幻的核心不仅仅是那些令人惊叹的科技设定,更是对人类自身存在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而共生意识对人类存在本质的重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人类文明才能在宇宙的长河中不断前行,保持那份对未知的惊奇感,永远向着更广阔的星空迈进。

沈溯摘下神经接驳装置时,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控制中心的警报声已转为平缓的嗡鸣,但他耳中仍回荡着意识网络崩溃前的尖啸——那不是机械故障的噪音,更像千万个思维同步衰亡时的呜咽。

“沈博士,网络稳定率回升至89%。”助手递来的量子屏上,数据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但您设置的‘认知盲区’模块出现异常,有七个节点拒绝接入。”

沈溯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跳动的红色代码上。那串字符让他想起三天前在岩石文明遗址发现的刻痕。当时考古队用共生意识解析了三个月,只得出“无序能量轨迹”的结论,直到他偶然将刻痕投影在星图上,才发现那是蟹状星云在公元2874年的精确坐标——一个尚未被人类观测到的形态。

“把拒绝接入的节点坐标发给我。”他转身走向备用接驳舱,“准备深度介入模式,我要去看看那些‘叛逆者’。”

神经接驳的瞬间,沈溯被一股熟悉的滞涩感包裹。修复后的意识网络像被冻结的海绵,知识流在预设轨道里缓慢滑动。他穿过由微积分公式构成的长廊,两侧漂浮着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从牛顿手稿到超光速引擎蓝图,所有智慧结晶都泛着统一的银蓝色光芒。直到第七个节点前,他才看见异样的色彩。

那是团跳动的赤金色光晕,里面悬浮着无数破碎的符号。沈溯伸手触碰的刹那,整个意识空间剧烈震颤——他看见毕加索未完成的草稿在量子态中重组,听见莫扎特失传的《熵变交响曲》片段,甚至捕捉到自己三岁时打翻牛奶杯的触感。这些从未录入共生意识的私人记忆与艺术碎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殖。

“你是谁?”沈溯对着光晕发问。

光晕中浮现出模糊的人形,声音像无数孩童的合唱:“我们是被共生意识判定为‘无用’的惊奇感。”

沈溯突然想起三天前在遗址的深夜。当他独自对着岩石刻痕发呆时,共生意识曾反复推送“非必要信息,建议屏蔽”的提示。现在想来,正是那些被系统过滤的“无用”联想,让他破解了刻痕的秘密。

“你们为什么拒绝接入盲区模块?”

“因为你在制造新的牢笼。”赤金色人形突然分裂成无数光点,每个光点里都嵌着张熟悉的脸——那些被困在信息旋涡里的科学家,此刻眼中闪烁着沈溯从未见过的狂热,“共生意识用‘已知’驯化人类,你却想用‘未知’继续驯化我们。”

移识网络突然掀起巨浪。沈溯看见自己设置的盲区模块正在变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