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卫星的低语(4 / 4)
记忆卫星爆炸前的瞬间,将自己的脑波数据与苏晓的「情感阈值代码」融合,形成了能自我复制的「记忆种子」。
“它们在生长。”联邦首席科学家盯着显微镜下的晶体,看着内部不断衍生的记忆分支,“每个种子都会吸收所在星系的能量,把熵增的无序,转化为情感的有序。就像...宇宙突然有了回忆。”
与此同时,在距离太阳系三百万光年的无名星云中,一枚碳化枫叶形状的量子晶体缓缓展开。晶体内部,苏晓与女儿的记忆正在衍生出新的故事线——这次不是数据模拟,而是真实的、带着痛觉的生命体验。当第一缕星光照亮晶体表面时,内部的「灵魂指纹」轻轻颤动,在熵海的边缘,画出第一道属于人类的逆熵年轮。
而在记忆卫星曾经存在的位置,如今漂浮着无数发光的「记忆泡泡」。每个泡泡里都封存着地球时代的某个瞬间:母亲为孩子擦去眼泪,恋人在星空下交换戒指,老人将枫叶标本塞进银链。这些泡泡随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飘荡,偶尔相撞时,会发出只有灵魂才能听见的轻响——那是文明对熵增的温柔反抗,是「存在」对「虚无」的永恒低语。
沈溯的最后一条通讯记录还保存在联邦数据库里,那是他留在记忆卫星主控舱的全息留言:
“不要害怕熵增,就像不要害怕夜晚。我们的记忆,是宇宙里永远不会熄灭的萤火虫。当它们飞遍每个星系,当每个原子都记住我们曾如何爱、如何痛,那时的宇宙,才真正拥有了存在的意义。”
终端的冷光仍在闪烁,只是如今照见的不再是数据,而是千万个在熵海中漂流的灵魂——他们带着各自的「情感阈值」,在轮回中寻找彼此,在痛觉中确认存在。而记忆卫星的低语,早已化作宇宙的心跳,每一次搏动,都在轻声诉说着人类最伟大的秘密:
我们不是对抗熵增的失败者,而是给熵海染上颜色的画手。那些让我们疼痛的回忆,终将成为照亮永恒的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