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科举二三事(2 / 3)

加入书签

的点点头说道“少宗伯真是老当益壮。”

这句话说的可不仅仅是他的年纪,还说他到了这般年纪还能有儿子。

甚至还为了儿子,请李三郎为儿子赐名。

话到这里,就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眼前的这位礼部侍郎李云泽很了解,也必然是史书留名的人物。

没错了,这位礼部侍郎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

就是那个写出《回乡》的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没的说,这也是上学时候的必背诗词。

还好李云泽上学的时候,在唐诗上从未丢过分,毕竟是字少好记好背。

可惜到了‘唧唧复唧唧’的时候就傻眼了,动不动几百个字真是要命。

当然了,相比起着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更加出名的事儿,是他乃李白的朋友。

那首着名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那首诗词,里面就有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顺便说一句,《饮中八仙歌》是杜甫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贺知章不知道李云泽说的是什么意思,只能讪讪而笑。

其实他是真不想来的。

只可惜几个月前爆发了着名的二李相争事件,这可是上了史书的重要事情。

之前的考公员外郎,李昂表里不一,表面上说自己不接受请托,谁来说情就落第谁。

考公员外郎就是专门负责科举的职务。

李昂话说的漂亮,可惜却是被李权给拆穿了真面目。

“初,昂强复,不受嘱请,及有请求者,莫不先从。”

说白了就是,李昂虽然嘴上说不予许托请,可是只要有人托请就会听从,典型的表里不一又当又立。

这事儿闹大之后,李三郎就转而将主持科举的事情,移到了礼部名下,并且委派礼部员外郎负责此事。

从历史上来说,也就是从贺知章开始一直到清末最后一次的科举,真正意义上的主考官一直都是礼部员外郎。

当然了,贺知章现在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开了历史的先河。

他现在只感觉烦死了。

原本来主持科举是给美差,能够得到请托自然是有好处收入。

可惜不知道寿王是搭错了哪根筋,居然跑来要主持科举。

这下好了,最终的决断权落到了寿王的手中,他这个主考官就真的只是主考官了。

“此事本王已经知晓。”

李云泽对贺知章的感官不咋地,此人一把年纪了还卷恋官位不肯离去,而且好清谈不务实,自然没什么好感可言。

他伸手将那些行卷都放在了一旁“这些东西都留下吧。”

“都,都留下?!”

这下轮到贺知章傻眼了“大王,这里可是足有数十份呐。”

唐时科举,通常都是人,撑死不过十余人。

李云泽这儿居然把所有的行卷都留下了,这这这贺知章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很想提醒李云泽一句‘大王别太贪心了,虽说请托都有送礼,可你一次性的收下这么多的礼物,当心噎着!

李云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想知道。

端起了一旁的茶碗“本王知晓了,少宗伯好生主持科举之事。”

贺知章无奈,只能是起身告辞离开。

他这趟过来,算是给朝廷做白工,只干活却是拿不到好处。

真是无奈。

“几十份又如何,科举的时候不选个几百号人还能叫科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