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科技管理制度创新探索(6 / 6)
p;3 个,这个标准是根据近五年的项目数据定的,刚好匹配不同规模项目的协作需求;而且让总负责人决定子项目负责人,既能保证人选的合理性,也能避免行政干预科研。” 我还举了张伟的例子,“像张伟这样的年轻教师,有能力、肯干事,就差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子项目负责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处领导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拿起我的报告,翻到了项目负责人的表格,笑着说:“鹿鸣,你这个细化标准很实在,不是拍脑袋定的,既考虑了大项目的协作特点,又给了年轻教师机会,值得推广。” 其他领导也纷纷表示,横向合作的三项创新举措,抓住了校企合作的关键痛点,符合学校 “产学研融合” 的发展方向。
2013年 6 月,学校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300 万元以上的纵向项目可设立 1 个子项目负责人,500 万元以上可设立 2 个子项目负责人,1000 万元以上可设立 3 个子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由总项目负责人选定;产学研特聘教授按 “三年连续年均 200 万或单次 1000 万横向经费” 标准认定;异地成果转化分中心给予场地和政策支持;横向课题剩余经费留归项目组灵活使用。
政策出台那天,我的办公室比往常更热闹。张伟拿着新的项目申报书来找我,兴奋地说:“鹿主任,我现在是那个 800 万项目的子项目负责人了!总负责人说我之前做的实验数据很扎实,让我牵头子课题,今年评副高终于有希望了!” 他的眼睛里闪着光,和上次来找我时的失落截然不同。王立教授也打来电话,说他的产学研特聘教授岗位吸引了两名企业的技术骨干来读研究生,校企合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今年的横向经费已经到款 400 万了。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操场上奔跑的学生和不远处实验室里亮着的灯,心里格外温暖。我知道,科技管理创新没有终点,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比如异地研究院的运营成本如何优化,子项目负责人的考核标准如何细化。但只要我始终记得 “为教师服务” 的初心,始终坚持 “实事求是” 的原则,就一定能为学校的科研事业,为每一位奋斗的教师,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夕阳透过窗户,落在我的笔记本上,那上面写着我新的计划:下个月,要去苏南研究院调研,看看设备使用情况和教师的工作需求;还要和人事处一起,细化子项目负责人的考核标准,确保他们的贡献能真正被认可。我的笔在纸上继续写着,每一个字都透着坚定 —— 因为我知道,每一点小小的改变,都可能照亮一位教师的科研之路,都可能让学校的科研事业向前迈进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