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2 / 7)
bsp;“不合理支出”。会计还会现场演示预算表格的填写规范,比如如何区分 “直接费用” 与 “间接费用”,如何填写 “设备购置清单”(需注明设备型号、单价、用途,避免与学校现有设备重复)。
而对于预算编制难度较大的重点项目(如国家级重大项目、跨学科联合项目),科发院会安排业务专员与财务会计 “组队”,上门与科研团队沟通。以 2024 年省科技攻关计划 “新型储能材料研发” 项目为例,材料学院李教授团队在编制预算时,对 “中试试验费” 的分摊方式存在疑问,项目涉及 3 个子课题,中试设备由团队共享,费用若按子课题人数分摊,可能不符合申报要求。科发院项目专员王璐得知后,立即联系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刘会计,一起查阅《省科技攻关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并参考同类立项项目的预算方案,最终建议按 “子课题实际使用设备时长” 分摊费用,同时补充设备使用计划表作为佐证。这一调整不仅符合申报要求,还为团队节省了近 10 万元的不必要预算,最终项目成功立项。
“预算编制不是‘拍脑袋凑数字’,而是要让每一笔钱都‘师出有名’,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合科研实际。” 科发院副院长陈明表示,通过这种 “科发院搭台、财务处唱戏、科研团队参与” 的协同模式,近三年我院政府计划项目预算编制通过率提升了 23%,因预算不合理被驳回的申报项目数量下降了 40%,真正让科研工作者把精力从 “算钱” 转移到 “做研究” 上。
16.1.2 立项跟踪:动态监测,让经费使用 “透明可控”
项目成功立项,只是科研工作的 “第一步”;如何确保经费按预算、按进度使用,避免 “钱躺在账户里睡大觉” 或 “超支预警”,是经费管理的另一大重点。对此,科发院与财务处建立了 “月度统计、季度通报、半年核查” 的动态跟踪机制,用数据化手段打通经费流转的 “脉络”。
每月 5 日前,财务处会将各政府项目的经费使用数据(如设备费已支出金额、差旅费报销进度、间接费用计提情况)同步至科发院,各业务科室会根据项目申报时的预算表,对比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的偏差,若某项目 “设备费” 实际支出仅为计划的 30%,且已过项目实施期的 50%,则会被标记为 “重点关注对象”;若 “差旅费” 支出超出计划 10% 以上,则会核查是否存在超标准报销(如超标住宿、非项目相关差旅)。
季度末,科发院会在科研内网发布《政府计划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通报》,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 “经费使用率”(实际支出 / 预算总额 ×100%)、“各科目支出占比”“存在问题”,并附上业务科室联系人电话。这种 “公开透明”&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