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危情记》出自月平之手(1 / 3)

加入书签

月平弯腰捡起一片桃树叶,叶片早已枯黄,边缘卷曲,带着冬日的萧瑟。

他将树叶放在手心,调动意识感知——叶片上萦绕着一丝极淡的木属性“气”脉,还残留着鬼眨眼身上的气息,那气息中带着一股沉稳的“气”,与村里其他村民截然不同,显然鬼眨眼也并非表面那般简单,或许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能力。

他站在原地,心中的疑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浓厚。

他调动意识,再次“看见”豆腐堰的“气”脉:方才鞭炮的爆响与半桶的呼喊,虽未彻底驱散那股黑气,却让它的流动速度变得迟缓了许多,从原本的每分钟扩散半米,减缓到每分钟扩散十厘米,甚至露出了一丝微弱的源头痕迹——那痕迹如同一条细小的黑线,指向水底深处的一处石缝,与之前灵蟒栖息的位置相距不过十米,显然黑气的源头就在石缝之中。

看来,半桶与鬼眨眼虽看似寻常村民,却也对豆腐堰的异常有所察觉。

他们或许不懂“气脉”流转的原理,也不知道邪祟之力的存在,却凭借着祖辈传承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半桶用鞭炮冲击黑气,鬼眨眼则用敏锐的目力警惕异常,两人一明一暗,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守护默契,如同豆腐堰的“隐形守护者”。

此时,沟上沟下迎新春的鞭炮声渐渐稀疏。

村民们大多已进入梦乡,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唯有零星的几声爆响,还在证明着除夕夜的热闹尚未完全褪去。

豆腐堰重新陷入寂静,唯有水面偶尔泛起的涟漪,证明着方才的骚动并非幻觉,空气中还残留着鞭炮爆炸后的硝烟味,与泥土的清香、水汽的湿润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

距离“跳梁小丑”的关键节点越来越近,月平能清晰地感觉到,天地间的“气”脉开始变得活跃。

原本平缓流动的“气”脉,此刻如同被唤醒的溪流,加快了流转速度,从原本的每秒一米,加快到每秒两米,无数条无形的“气”丝,正从四面八方缓缓汇聚向水洞子的方向,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漩涡,漩涡的中心,正是黑气源头所在的石缝。

月平缓缓闭上双眼,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意识上。

他深知,作为觉醒意识控制天赋的意者,自己最大的优势并非未来可能拥有的“意器”,而是“意见”之力——这里的“意见”,并非世俗词典中所指的“看法”或“观点”,而是用意识去“看见”的能力,是突破感官局限、洞察事物本质的核心力量。

父亲曾在《意者手记》中写道:“意者之强,不在力,在见——见常人所不见,知常人所不知,方能破邪祟,守正气。”月平至今记得,父亲写下这句话时,眼神格外坚定,仿佛在传递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还曾在父亲收藏的古籍《危情记》中,见过关于类似能力的记载:僧人悟净曾修炼“八见”功法,其中的“看见”,便是通过三十年苦修掌控意识,从而突破肉眼限制,洞察事物本质,只是悟净需借助佛珠、经文辅助,而月平因天生觉醒意识控制天赋,自小便能自如运用“意见”,无需任何辅助,这既是上天的馈赠,也是必须承担的使命。

此刻,月平将意识如同一张细密的网,缓缓撒向豆腐堰的水面。

意识穿透冰冷的水体,没有受到丝毫阻碍——在“意见”的感知中,水不再是透明的液体,而是由无数水分子与“气”脉组成的载体,每一个水分子的振动频率、每一缕“气”脉的流动轨迹,都在传递着关键信息,如同书本上的文字,等待着被解读。

意识所及之处,月平“看见”了水底的每一颗鹅卵石:有的表面光滑圆润,带着水流冲刷的痕迹,是常年被水打磨的结果,萦绕着淡淡的水汽,每颗石子的“气”脉都与周围的水汽相连,形成一个微小的“气”场;有的棱角分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