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热闹的大年夜(2 / 3)
圆润,摸上去手感温润。
石阶旁长满了青苔,在湿润的空气中透着绿意,如同给石阶镶上了一道绿色的边,偶尔有水滴从石缝中渗出,滴落在下方的水洼里,发出清脆的声响,“滴答、滴答“,在这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不过他所踏入的,并非那广阔无垠的大堰,而是家父特意筑堤围出的四亩小堰。
这小堰四周用青石垒砌,石块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石缝间嵌着糯米石灰浆,坚固耐用,历经多年风雨依旧完好无损。
堤岸种着一圈芦苇,如今虽已枯黄,却依旧挺拔,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水域,宛如一个精心打造的育婴室,专门用来将鱼苗养成成鱼。
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增氧机,叶片转动时带起细密的水花,水花溅落时形成一圈圈涟漪,缓缓扩散开去,如同一个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
而另外那二十亩的豆腐大堰,水面开阔如镜,远处的山峦与天空都倒映其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水天一色,才是大鱼们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远处的月光洒在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如同撒了一把碎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哥哥初入小堰,先是如同一位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者,弯腰掬起一捧水,感受水温与水流的方向。
水在他掌心轻轻晃动,带着一丝刺骨的凉意,却无法动摇他的专注,他的眼神紧紧锁定在水面,观察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他仔细观察着水面的波纹,感受着水流的细微变化,小心翼翼地熟悉着水情,仿佛在与这片水域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随后,依照我俩事先约定好的计划,他仿若一个暗夜中的行者,脚步轻盈得如同猫科动物,悄无声息地把给鱼苗扬水增氧的中型水泵喷水软管子,缓缓移到水堤内侧的凹槽处。
管子是深蓝色的橡胶材质,表面布满细密的菱形纹路,能最大限度减少水流噪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精准,生怕打破这夜晚的宁静。
我们并不着急对汪经纬采取行动,而是如同经验老到的猎手,先将他晾在大堰之中,任由他继续在那里施展他的偷鱼伎俩,让他在贪婪中逐渐放松警惕,如同温水煮青蛙般,在不知不觉中落入我们的陷阱,等待着最佳的收网时机。
在深不见底、仿若藏着无数秘密的深水中偷鱼,这可是一门极为高深、鲜有人能掌握的专业绝技。
水下世界暗流涌动,光线昏暗,能见度极低,如同一个神秘的迷宫,一般人在这深水中,莫说是捉鱼,恐怕连鱼的影子都难以见到,稍不留意便会被暗流带偏方向,甚至有溺水的危险,水中的低温也会迅速消耗人的体力。
而鱼猫子父子虽然世代以捕鱼为生,练就了一身水下本领,具备捉鱼的本事,可想要在戒备森严的堰塘中轻易得手,也绝非易事。
堰塘中不仅有水草缠绕,那些长长的水草如同绿色的丝带,在水中飘荡,容易缠住人的手脚,还有父亲布下的简易监测装置,用细线连接着铃铛,稍有异动便能察觉,发出清脆的警示声。
起初,汪经纬之所以偷得迅速,是因为他恰好到了我们定点投食的附近区域——那里的鱼群早已习惯了定时聚集,对他抛出的诱饵毫无防备,如同待宰的羔羊般轻易上钩,鱼群的聚集让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然而,年前我家大肆捕捞,渔网拖过之处,水面至今还留着淡淡的涟漪,水底的淤泥被翻动,留下一片浑浊的痕迹,如同大地的伤疤尚未愈合。
那些侥幸漏网的大鱼本就所剩无几,且大多受到了捕捞时的惊吓,如同惊弓之鸟,纷纷躲进了堰底的深水区或石缝中,轻易不肯露面,对周围的动静充满了警惕。
今晚,烟花漫天飞舞,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更是让鱼儿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鱼群的游动轨迹变得毫无规律,增加了捕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