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口呗(2 / 3)
忙,所以村里没人不敬重她。
在忧乐沟,把话说得漂亮,就叫“口呗”好,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会说话的人,能把苦话说得让人同情,能把好事说得让人高兴,能在不经意间化解矛盾,就像春风能吹散寒冬的冰雪。
也有叫“口白”好的,说法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对善言者的赞美。
村里的教书先生就被人说“口白”好,他讲的故事总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哪怕是枯燥的《三字经》,经他一讲,也变得生动有趣。
要是“口呗”好,还会说那些带着深意的土话,那些话语凝结着祖辈的经验和智慧,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比如“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说的是待人要真诚;“宁走十步远,不贪一步险”,讲的是做事要稳妥。
那基本上就是人见人爱了,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和尊重,哪家有事儿都愿意找他商量。
然而,在这特别的地方,这所谓的“人见人爱”,却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背后是大家相互理解的善意,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如同温暖的大家庭。
谁家的孩子没人看了,邻居会帮忙照管;谁家的农活忙不过来了,乡亲们会主动搭把手,不计较得失。
邱癫子马上说出他的需求,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他急需要杏花嫂帮忙,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急切,让人无法拒绝:“我马上就要翻到屋檐这儿了,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这个位置在地上用长竹竿也能调整。所以,我只要把破瓦片抽出来换掉,再清理清理好瓦沟里的杂物,那些杂物有落叶、有鸟粪,还有小石子,不清理掉会堵住水流;把瓦片转个方向,码得更紧实点,让凸槽和凹槽严丝合缝,就不用全部翻盖了,这样至少能快一半——你觉得咋样?”
他的声音低沉而恳切,每一个字都透着真诚,仿佛在邀请杏花嫂加入,引导她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让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他说这些话时,特意放慢了语速,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讲清楚,怕杏花嫂没听明白。
“你拿主意就行,你说行就行。反正你是内行,经验丰富,往后要是出了啥问题,再找你解决。”翻盖房子到了屋檐位置,用添瓦的办法也挺常见的,既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质量,杏花嫂对此也有所了解——去年她家东厢房的屋檐就是这么修的,到现在都没漏过雨。她的语气中带着信任和认可,眼神里没有丝毫怀疑。
然而,在这特别的氛围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寻常,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
屋檐下的阴影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移动,是一只偷食的老鼠,还是别的什么?
杏花嫂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心跳漏了一拍。
“那行,只要你没意见,就这么定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找根长竹竿,要结实点的,不能有虫蛀,不然捅着捅着断了就麻烦了。站在地上,对着天光,帮我瞅瞅哪些位置的瓦片破了、漏光了,你就用竹竿轻轻捅捅那些破瓦,给我做个记号,我先把破瓦抽出来……明白不?”邱癫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仿佛得到了重要的支持,语气也变得更加轻快,连干活的动作都加快了几分。
邱癫子说着,从房檐上探下半个身子,阳光在他背后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边缘泛着柔和的光晕,像是一尊被镀了光的雕像,庄严肃穆,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他的手臂肌肉线条分明,握着瓦刀的手稳定有力,仿佛他就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杏花嫂看着他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仿佛被他的专注和坚定所感染。
她点了点头,转身去找长竹竿,脚步轻快了许多,之前的不安也消散了不少。
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