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鬼眨眼引发的风波(2 / 3)

加入书签

当”一声敲在凿子上,火星四溅,像无数细小的烟花在晨光中绽放。

第一下没太大反应,只在石头表面留下个小小的白痕。

他调整了角度,又敲了几下,青石终于裂开一道缝,那裂缝像有生命似的,顺着纹路慢慢延伸。

顺着缝敲下去,一块合适大小的石块应声而落,“咚”地砸在地上,溅起些许尘土。

“成了!”邱癫子拿起石块,掂量了一下,“这石头够沉,怕有三十斤,阳气足,准能镇住煞气。”他用带来的红布把石头仔细包好,放进背篓里。

杏花嫂看着这块来之不易的青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是她第一次参与选“镇石”,觉得意义非凡。

她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石块碎屑,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让她觉得踏实。

两人又去采了几株冬青苗,那些冬青苗长势旺盛,叶片翠绿,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透着勃勃生机。

邱癫子仔细挑选着,选了五株最壮实的,说“五”属土,土能生金,寓意吉祥。

回去的路上,他们碰到了早起放牛的李大爷,李大爷赶着他的老黄牛,慢悠悠地走在小路上。

老黄牛“哞”地叫了一声,像是在打招呼。

李大爷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你们这是干啥去了?

弄块石头还包红布,怪讲究的。”他穿着件蓝色的粗布褂子,腰间系着根麻绳,手里拿着根赶牛鞭,鞭杆是枣木的,被摩挲得油光发亮。

邱癫子笑着解释:“给汪家补补风水,西墙有点漏地气,弄块镇石挡挡。

老话说‘宅稳则家宁’,把家宅弄顺了,日子才能安稳。”

李大爷了然地点点头,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汪家的房子是该整整了,我早就觉得西墙不对劲,每次从那儿过,都觉得风比别处大,吹得人头疼。

你们懂行的多费心,汪家可是咱沟里的老好人,汪东西为人实诚,谁家有困难都乐意帮忙;

杏花嫂也勤快能干,院里院外收拾得妥妥帖帖,还经常帮李寡妇做针线活。”

“应该的,都是乡邻,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杏花嫂笑着回应,心里暖洋洋的,觉得乡邻间的温情比什么都重要。

李大爷的话让她想起平日里和大家相处的点滴,张婶送的咸菜,王叔帮着修的篱笆,这些琐碎的温暖汇聚起来,就是生活最坚实的依靠。

回到老农会大院子,两人开始忙碌起来。

邱癫子负责埋“镇石”,他在西墙外选了个合适的位置,用锄头挖了个深坑,坑有三尺深,按“天、地、人”三才之说,寓意上应天,下应地,中应人。

他将包着红布的青石放进坑里,青石的顶面与地面齐平,说这样才能“接地气,通天气”。

再用土填满夯实,土要分层填,每层都要用脚踩实,不能有空隙,不然会漏气。

杏花嫂则忙着种冬青,她按照邱癫子说的“间隔三尺”,在墙外挖了五个坑,把冬青苗小心地栽进坑里,浇上水,水要浇透,叫“定根水”,能让苗子更快适应新环境。

她的动作仔细又认真,每栽好一株,都要扶着苗晃一晃,看看根须是否扎实。

阳光越来越烈,已经到了辰时,太阳升高了不少,晒得人后背发烫。

他们的额头上都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地上,滋润着泥土。

可他们丝毫没有停歇,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这风水局做好。

院外传来赶场人的脚步声和说笑声,卖豆腐的王婶吆喝着“新鲜的豆腐嘞”,声音清脆;

修鞋的李叔背着工具箱,和人打着招呼,说笑着走过。

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仿佛昨夜的风波从未发生过。

埋好“镇石”,种好冬青,两人站在院外打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