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梯子通人心(1 / 6)

加入书签

是岁月沉淀的精华,是使命凝聚的能量,是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的结晶。

这架静静倚靠在墙角的旧木梯,梯身由百年老松木制成,木纹间还残留着松木特有的清香,那香气混杂着阳光与泥土的味道,历经数十载风雨洗礼愈发醇厚。

表面已被摩挲得温润发亮,每一道木纹都像是时光刻下的年轮,深褐色的纹理中还能辨认出早年涂刷的桐油痕迹,虽已斑驳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用心,记录着它承载的故事与情感,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关键在于,是谁人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思,附着其上,进而影响自身的情感与认知。

这梯子的每一寸木材都浸润着使用者的体温,掌纹的印记在反复握持中已与木纹相融;每一处榫卯都凝结着制造者的匠心,隼头与卯眼的严丝合缝彰显着传统工艺的精妙。

它早已不是一件冰冷的工具,而是承载着生命温度的情感载体,在岁月流转中悄然影响着与之相遇的每一个人,用无声的存在诉说着坚守与陪伴的意义。

是曾经的使用者,在攀登时的专注与坚定——他们紧握梯杆的掌心温度,早已渗入木材纹理,转化为坚韧的品格。

春耕时节,老农踩着它修缮屋顶,掌心的老茧在梯杆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那是对丰收的期盼,每一次踩踏都带着“仓廪实“的虔诚心愿;秋收过后,孩童攀着它采摘檐下的玉米,指尖的稚嫩触感留在木纹里,那是对生活的热爱,清脆的笑声随着梯阶的晃动飘散在院落中。

这些不同的温度与力量,让梯子的木质里沉淀出一种独特的韧性,仿佛能在负重时弯而不折,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如同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是制造者,在打造时的用心与虔诚——刨子划过木面时的专注眼神,化作了梯子的正直品格,每一次打磨都倾注着对使用者安全的牵挂。

当年老木匠打造这架梯子时,特意选用了质地坚硬的老松木,那是他从后山精心挑选的百年古松,伐倒后又经过三年阴干才敢动工。

在每一处连接处都做了双重加固,连梯阶的边缘都打磨得圆润光滑,避免使用者磕碰受伤。

他常说:“工具是人的第二双手,得用心待它,它才会护人周全。“

这份匠心让梯子不仅实用,更透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正直感,无论放置在何处都稳稳当当,不偏不倚,如同老木匠本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人与梯子截然不同,可就连无知无觉的梯子都能坚守使命,身为万物之灵且自认为人中精英的邱癫子,若还不如这梯子,岂不是该羞愧得无地自容?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无颜面对这片土地上的生灵,面对那些信任他、期待他的目光。

他低头望着梯子上斑驳的痕迹,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木纹仿佛在无声地拷问着他的内心,让他想起自己过去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原则的投机取巧,想起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不决,脸颊不禁一阵发烫,愧疚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够了!何必再纠结!此事本就是义不容辞,理所应当,大义所在,舍我其谁?

他在心中呐喊,声音如惊雷般在胸腔中回荡,震得五脏六腑都在共鸣,驱散了最后一丝犹豫与怯懦。

这声呐喊仿佛打破了心中的枷锁,让他积压已久的责任感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冲刷着所有的私心杂念。

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净化了一般,过去的种种不堪都在这声呐喊中烟消云散。

——这便是正义之事所催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神圣感,如同灯塔在黑夜中亮起,刺破迷雾指引着方向,让灵魂不再彷徨,脚步不再迟疑。

此刻的邱癫子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暖流从脚底升起,顺着四肢百骸流淌,让他原本有些佝偻的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