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瓦漏格子稀(2 / 3)

加入书签

光掠过锅沿,那里沾着一圈淡褐色的米汤痕迹,是今早熬粥时溅出的。

“那我问你另一个问题,你说我们这三座房子都有问题,以你的本事,有没有办法补救?而且,这房子里的奇异气息,是不是能通过风水之法驱散。”

她强忍着无奈,再次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尾音微微发颤,像是怕听到否定的答案,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围裙的系带。

“既成事实很难改变,除非全部拆了重建。”

邱癫子摇了摇头,脖颈转动时,颈椎发出轻微的“咔”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农具——锄头的木柄被磨得发亮,包浆温润如玉,那是无数次手掌摩挲的痕迹;镰刀上还沾着去年收割的麦茬,黄褐色的碎屑嵌在刀刃的缝隙里,像凝固的时光。

“以我的能力,也只能把这些房子上的瓦重新翻盖一遍。没办法把瓦格子加密,但可以再添四分之一的瓦,把竖项上的瓦铺得更密些。”

他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又收拢,指尖在空气中划出瓦片交叠的弧度,指甲缝里还沾着今早摘杏叶时染上的青绿色汁液。

“你看,就像这样,每片瓦的边缘要压住

多了则重,会压垮椽子;少了则漏,挡不住风雨。

再通过微微调整屋脊和瓦格子的指向,来改变每片瓦的斜度,从而改变水纹线——那些雨水流过瓦面的轨迹,就像河水流过河床,轨迹顺了,气场也就顺了。

还能把每座房子的向山朝向再调回三三见久个度数。”

“这九度可太关键了,有了这九度,向山的朝向就能校正回去三十六丈左右。”

邱癫子加重了语气,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喉间泛着玉米糊糊的甜香。

他眼神中透着凝重,像是在掂量这九度背后的分量,“你知道吗,当年陈家祖上建祠堂时,就因为向山差了三度,特意停工三个月,请来七位风水先生轮番测算,直到找到精准的角度才继续动工。

祠堂建成后,陈家子孙科举不断,生意兴隆,这便是向山正位的玄妙。

但这过程中,如果唤醒一些沉睡在房子里的古老存在——那些依附在梁柱、砖瓦上的地灵之气,它们可能是几百年前建房时就存在的能量体,是这片土地记忆的化身,我自然会排解,绝不会让它们伤及你们。”

他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仿佛在思考着一个艰难的决定,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像在立军令状。

“你是不是糊涂了?你之前也没跟我提过向山角度的事儿啊?”

黎杏花皱起眉头,眉心挤出一道深深的竖纹,像被钝器刻过的痕迹。

她的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指尖用力到泛白,指甲深深嵌进掌心,那里还留着昨天纳鞋底时被针扎出的小红点。

“而且,这向山角度的改变,会不会引发什么可怕的后果,比如惊动山神之类的?”

她从小听着山里的传说长大,奶奶曾说过,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惊动了神灵,会降下灾祸——轻则牛羊生病,重则山洪暴发。

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埋在她心里,对这些有着天然的敬畏,说话时声音都带着颤音。

“哎呀,这事儿更不好解释了,太难说清楚。”

邱癫子叹了口气,胸腔起伏时,粗布褂子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贴身的旧汗衫,上面打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是用靛蓝色的线缝的,针脚细密,看得出是女人的手艺。

他显得有些无奈,像是面对一个复杂的数学题,找不到合适的解法。

“你要是不上房顶看看,亲手摸一摸那些瓦片的排列——有的瓦已经松动,边缘都磨圆了,像被岁月啃过的骨头;感受一下气流的走向——风从东边来的时候,会从第三排瓦的缝隙里钻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