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迷路(2 / 3)
我家已不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反观我五哥,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我爹爹的书房附近,每日擦拭书架上的灰尘,动作轻柔,生怕损坏了书籍;
整理散乱的典籍,将它们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守护着家族的文脉。
虽说他们那一房在传承陈家文化方面稍显逊色,可论及陈家血脉的纯粹程度,却要胜过我这一房……”
李大爷心里明知道家父心意已决,如同磐石般难以动摇,旁人很难扭转他的想法,可他还是忍不住再次劝说道:“我心里清楚,跟您讲道理怕是难以说服您,您的性子就像这山里的石头,一旦定了型,八头牛都拉不回,有股子犟劲儿。
可要是有朝一日,代表陈家的不再是您和您的子嗣,单从感情上来说,我李大爷第一个就接受不了。
您五哥那人,老实巴交得有些木讷,见了人只会嘿嘿笑,不善言辞,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跟他多说几句话都觉得费劲。
他那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成器,整日游手好闲,要么在村口赌钱,输了就回家找爹娘要钱,要么在田里偷别人家的庄稼,被发现了还死不承认,实在是让人失望。
虽说孙子外孙那一辈人丁看似兴旺,可我仔细瞧了又瞧,从他们玩泥巴的模样到说话的神态,一个个调皮捣蛋,不爱读书,愣是没发现一个有出息、能崭露头角的迹象,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呢?”
他说着,双手在胸前比划,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语气中满是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陈家衰败的景象,眉头紧锁,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天空。
“这就对了嘛,李大爷!”
家父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泛起一丝涟漪,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仿佛李大爷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一切都如同他推演的那般精准。
“时代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往昔那种家天下的世道了。
或许用不了多少年,便会演变成一人一个家的局面,大多数人像无根的浮萍,在天涯四处漂泊,为了生计辗转于各个城市,居无定所,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家,只能在过年时才能踏上归途。
到了那时,再对屋基这般执着看重,可不就如同一场荒诞的笑话?
唯有那些普普通通、安安稳稳的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方能守住一方家园,让家的根基稳稳当当,不至于动摇,如同深深扎根在土壤里的大树,根系在地下蔓延数十米,盘根错节,任狂风暴雨也无法将其拔起,始终屹立不倒。”
家父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烁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仿佛一位智者在预言未来,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不疾不徐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言语间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思考着家族与时代的关系,思考着个人在洪流中的定位,如何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父亲的这般远见卓识,并非源自那神秘莫测的四大秘卷,那些被层层丝绸包裹、藏在樟木箱底的古籍,纸张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他虽偶有翻阅,却从不盲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中,在春耕秋收的轮回里,看着种子发芽、生长、结果,感受着四季的变化;
在与邻里的家长里短中,听着他们讲述生活的喜怒哀乐,一点一滴积累沉淀而来的智慧,如同河流汇聚成大海,每一滴水都承载着生活的印记,汇聚成汹涌的智慧浪潮。
这智慧,恰似从那日常拨弄无数次的算盘珠子里,木头珠子被磨得光滑发亮,包浆厚重,每一次拨动都发出清脆的声响,“噼里啪啦”如同音乐般动听,悄然推演计算出的家族未来走向,每一次拨动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