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知山性(2 / 3)
关乎天地之道的话语,雨滴落在窗棂上的声音也变得有节奏起来,如同在为他的话语伴奏。
“越听您说,越觉自己所知甚少。”李大爷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粗糙的手掌在脸上摩擦,带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仿佛想抹去那份浅薄带来的羞愧。
他的耳朵微微发红,像是被人点破了心事,眼神中带着一丝尴尬。
我不过是个风水爱好者,连业余都算不上,亏我这些年还沾沾自喜。”他面露惭色,头微微低下,下巴抵在胸口,花白的胡须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凌乱。
在昏黄灯光下,他的脸庞显得有些黯淡,为自己的浅薄认知感到羞愧,那低垂的眼眸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如同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等待着批评。
“李大爷,您可别这么说,在乡村里,您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高人,能与您交流见解,实乃我的荣幸。”家父连忙摆手,动作幅度不大,却带着真诚的态度,掌心的纹路在灯光下清晰可见,那是岁月和劳作留下的印记。
语气诚恳,没有丝毫敷衍,像是在真心实意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我在风水方面,不过是自己摸索,从未受过专业指点,加之听闻些道听途说之言,根本谈不上专业,也是半吊子水平。他的谦逊并非故作姿态,而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如同面对一座高山,深知自己的渺小。
他的目光平和,带着一种自知之明的坦荡。
但我对建筑的各个方面颇为内行,历经无数实践,多方印证,才稍有心得。家父的话语里带着对实践的重视,仿佛每一个结论都经过了岁月的打磨与检验,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坚硬而可靠。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就拿建房来说,从选址、规划,到一砖一瓦的铺设,皆与风水紧密相连,稍有偏差,便可能影响居住者的运势。”他的目光扫过屋内的梁柱,那些梁柱都是他亲手挑选的,材质坚硬,纹理清晰,承载着房屋的重量,也承载着他对建筑的理解。
仿佛在审视着建筑与风水的微妙联系,在这雨夜氛围下,他的话语却让人觉得,他所知晓的风水秘密,远不止于此,如同深藏在海底的宝藏,等待着被一一探寻,每一个秘密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不,还是有区别的。”李大爷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执拗,如同认定了方向的航船,不肯轻易改变航线。
他不认同家父的自谦,觉得那是一种过分的谦虚。
您既有文化,又有丰富经验,我仅有一些经验罢了,不比不知道,一比便知差距。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如同看到了云泥之别,将家父与自己作比,更显出家父的学识渊博。
他的双手摊开,又轻轻合上,像是在掂量着两者之间的差距。
您所说的山性,那是洞悉了山脉的神魂,我连山型都把握不准,与您根本不在一个层次。李大爷的语气里满是敬佩,眼神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如同信徒仰望神明。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这样能更接近那份智慧。
陈师傅,您再多讲讲。”他向前又凑近了些,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仿佛这样能更清晰地捕捉到家父话语中的精髓,在昏暗中,那目光仿若能穿透迷雾,渴望从家父那里获取更多关于风水的神秘知识,如同干旱的土地渴望甘霖的滋润,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知识的滋养。
“……这座寨子山,乃群山之首,自带王者威严。”家父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对山的尊崇,仿佛在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赞叹。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雨幕,看到那巍峨的寨子山在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