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劳艺结合的境界(2 / 3)
下,而是直接动手削皮。
哥的削皮技术是我教的,那还是在他十岁那年,我手把手传授给他的。
那时候他性子急躁,削起梨来总是把果皮削得厚薄不均,还常常把果肉也削掉一大块。
我便握着他的手,教他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用手腕的巧劲代替手臂的蛮力,如何顺着梨子的弧度转动刀刃。
“削皮如做人,要稳,要匀,要顺着势走,”我当时对他说,“急了就会出错,慢了就会失了分寸。”
如今,他早已练就了一手绝活——只需巧妙借势,利用手腕的转动与手指的力度,即便果子在风中摇曳,单手也能削得干干净净。
削皮时,刀刃与果皮呈一个精准的三十度角,随着果子的晃动而灵活调整,确保果皮能被均匀地削下,不会厚薄不均。
那果皮削得极薄,薄如蝉翼,却始终保持着完整,像一条长长的玉带。
且只要削皮时保持果皮不断,这样削好的果子便自带一股清润之气,仿佛连果皮上的清香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果皮落下时,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那弧线流畅而自然,如同一条在空中飞舞的丝带,转瞬落入草丛,为大地增添了一抹自然的色彩。
哥哥坐在枝头,身影在枝叶间若隐若现,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流动,像是在他身上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透着几分洒脱。
他张口咬向梨子,动作从容,没有狼吞虎咽的急切,每一口都细细咀嚼,仿佛在品味这份自然的馈赠。
牙齿与果肉接触的瞬间,发出清脆的声响,那声音悦耳动听,像是春雨落在青石板上。
汁水在口中四溢,那清甜的滋味仿佛能渗透到每一个味蕾,带着阳光的暖意,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雨露的清冽。
直到充分感受果肉的清甜,体会那份来自大地的滋养,才缓缓咽下,神情中带着对果实的珍视,对自然的感恩。
那不仅仅是在吃一个梨子,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感受生命的美好——他常说,每一个梨子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吸收了日月精华,承载了土地的期盼,吃的时候要心怀敬畏,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哥哥吃梨时全神贯注,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与手中的梨子。
他的眼神专注而温和,仿佛在与梨子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连呼吸都变得悠长而平稳。
以至于有两个女子悄然走到了树下,仰头观望了许久,他都未曾察觉。
那两个女子的脚步声很轻,或许是不想打扰这份宁静,或许是长途跋涉后早已疲惫。
她们站在树下,身影被梨树的阴影笼罩着,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
其中一个身形稍高,穿着一身淡青色的布裙,裙摆上沾了些许尘土,显然走了不少路;另一个身形娇小,穿着粉色的衣衫,梳着双丫髻,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样子。
她们的目光中带着好奇与惊叹,看着哥在枝头从容自在的样子,眼神里没有戒备,只有纯粹的好奇——好奇这个能在树上如履平地的男子,好奇他手中那金黄的梨子,好奇这片充满生机的梨园。
至于那是两位怎样的女子,当时我并未细看——那时我的注意力,正被水面上的景象吸引。
如今回想,她们的出现,倒像是这寻常日子里的一段插曲,却又在日后的岁月里,谱写出了无数不平凡的篇章,像是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彼时,我正站在梨园旁的小河边。
这条小河名叫“梨溪”,是梨园的命脉,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光滑的鹅卵石与摇曳的水草。
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把碎金,映得周遭景致愈发清新。
空气中弥漫着梨花淡淡的清香与河水湿润的气息,沁人心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