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爷爷陈守义(2 / 3)

加入书签

引水,蜿蜒曲折,像条长龙,滋养着两岸的田地。

多年经营,早已将根深深扎下,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镇上的“陈家杂货铺”“陈家粮行”“陈家木坊”都是族人开的,生意红火;周边的百亩良田,大半也归陈家所有,租给佃农耕种,租金不高,只求按时耕种。

可这深厚的根基背后,似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隐隐觉得不安。

据说在陈家的老宅里,时常会传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哭泣,声音哀怨而凄凉,让人听了心生怜悯——有人说是当年守宅的王婆婆,她无儿无女,临终前还念叨着“梨树该浇水了”;

夜晚时,还会看到一些闪烁的灯光,在老宅的窗户间移动,却没有人的身影,为这古老的宅院增添了几分诡异色彩,孩子们都不敢靠近,路过时总是加快脚步,捂着耳朵跑过去。

那个金秋,八月桂花香,阳光明媚得有些刺眼,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闲地飘荡,像一样,仿佛伸手就能摘到。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梨子的甜香、苹果的清香、桃子的果香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醉倒在这香气里,五脏六腑都被这香味浸透。

可这果香里,却似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异香,像是檀香混合着某种草药的味道,闻起来让人感到一阵恍惚,仿佛在这香气中迷失了方向,脚步都变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

我们一家人来到那一段河,踏入这片土地,脚下的泥土松软而肥沃,带着阳光的温度,踩上去像踩在海绵上,便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仿佛这里就是我们血脉的源头,每一寸土地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亲说,这是“根”的感觉。

可这归属感中,又透着一丝奇异,仿佛这里并非表面这般平静,脚下的土地,似乎微微震动了一下,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在发出某种无声的警告,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的神秘与不凡;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几声兽吼,声音低沉而悠远,像是野猪,又像是别的什么野兽,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野趣。

绝大部分梨子熟透,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有的足有半斤重,沉甸甸地压弯树枝,有的甚至垂到了地面,伸手可及,表皮光滑,还带着一层薄薄的果粉,像蒙上了一层轻纱。

用手轻轻一擦,果粉脱落,露出金黄的果皮,能照出模糊的人影。

数十里果香顺着索溪河悠悠飘散,那果香浓郁得仿佛能将空气染成金色,在河面上弥漫,随着水流向远方延伸,连下游的村庄都能闻到。

河面上的蜻蜓被这香气吸引,停在水面上,翅膀一动不动,久久不愿离去。

可在这浓郁之中,却隐隐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果香飘过的地方,空气中似乎有一些微小的光点闪烁,如同萤火虫般轻盈,绿色的、黄色的,转瞬即逝,为这金秋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奇幻,孩子们追着光点跑,笑声清脆,像银铃一样。

我兴奋地跳上渔船,那是一艘老旧的木船,船身是用“铁力木”做的,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带着一股淡淡的木头清香,摸上去温润。

船帮上刻着模糊的花纹,是祖辈留下的印记——刻的是“一帆风顺”四个字,旁边还有波浪纹。

在河中悠然划船,船桨是用楠木做的,轻便结实,轻轻划过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像年轮一样扩散开来又渐渐消失。

水面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红的像玛瑙,白的像玉石,还有几条银灰色的小鱼在石缝间游动,尾巴一摆,便不见了踪影。

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轻轻摇晃,流淌不息的河流无需我用力划桨,船儿便顺着水流缓缓前行,如同在时光的长河中漂浮,两岸的景色缓缓向后移动,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梨树的绿、稻浪的金、天空的蓝,交织在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