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字即是我,书法境界(5 / 5)

加入书签

,下辖六个乡,学校设施缺口不小,不是只有咱们村这样,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先重视,谁就能抢占先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同志们呐,教育跟不上,后代难发展,眼界打不开,只能困在这山沟里,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我们的老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不重视后果不堪设想,会一代穷下去,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被时代远远甩在后面!”

村民们听着,有的无奈叹气,深深的无力感笼罩着他们,如同被浓雾困住,看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有的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

人群中,一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低声嘟囔:“道理没错,谁不想让孩子有出息,可手里实在紧张,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柴米油盐哪样不要钱,孩子生病、老人养老都需要钱,这不是为难人吗?”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袖口卷着,露出黝黑的胳膊,胳膊上还有几道划伤,那是干农活时留下的,他的话引发一片附和,村民们满脸纠结无助,仿佛被乌云笼罩,看不到希望,会场的气氛又陷入了沉闷,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树立起强烈的教育优先意识,把它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如同种地要先松土,土壤疏松了,种子才能发芽;

盖房要先打基,地基牢固了,房子才能结实。

鉴于简洛村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工作在全乡落后,辍学、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家校配合不力屡见不鲜,问题突出。

村里的老少爷们儿自发提议,乡邻们也都点头认可,决定发起教育振兴募捐,款项将全部用于学校修缮和助学,一分一毫都公开透明,接受大家监督。

每位村民自愿捐助,多少不限,是份心意,一杯酒钱,一盒烟钱,却能为孩子买一支笔,一张纸,让他们有工具学习;

村干部带头参与,不搞特殊,和大家一起出力,起个表率作用,不能只说不做,要以身作则,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一起把这教育的火塘烧得旺些,让孩子们能在暖烘烘的知识里长本事!”

颜顺的声音带着恳切,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希望能唤起大家的共鸣,他的拳头紧握,指节发白,仿佛在给自己打气,也在给村民们传递信心。

此时,简洛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正用毛笔在废旧报纸上练习写字,那是村民们从家里找来的旧报纸,有的是过期的《新安日报》,上面印着国家大事;

有的是供销社的包装纸,背面还印着商品广告和价格,字迹已经有些模糊,边角也残缺不全。

一个个歪歪扭扭的“人”字在纸上铺开,如同一个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生命力,笔画间带着倔强的气息,不服输,不放弃。

方雨特意留下的书法拓本被压在讲台的玻璃下,那是他精心挑选的“人”字范本,是他练了三个月才满意的作品,拓本上的字迹仿佛有生命般,笔画流畅,气韵生动,起笔如高山坠石,力道千钧;

行笔似行云流水,飘逸洒脱;

收笔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与孩子们笔下的字迹产生着微妙的呼应,仿佛在指引着他们,纠正着他们的笔画,用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们的手腕,让他们的笔触逐渐变得平稳。

负责代课的老师姓刘,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留了下来。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