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日之间,烙下两道印记(2 / 3)
与象征着家乡羁绊的“简洛河”,为何会在今天同时闯入自己的世界?
它们之间,是否隐藏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是命运的暗示,还是天地的考验,等待自己去揭开?
这个问题如同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胚根向下延伸,汲取着思考的养分,胚芽向上生长,渴望触及真相的阳光,促使他去探索,去寻找答案,去解开这命运的谜题。
简洛自小学起,便展现出助人进步的天赋异禀,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如同和煦的春风,能解冻冰封的大地,激发他人的潜能。
凡是与他同桌的同学,成绩往往能奇迹般大幅提升,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庄稼,焕发生机,叶片舒展,根系延伸。
他并非让同学抄袭自己,那是对知识的亵渎,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凭借独特的能力——耐心的引导,将复杂的数学公式拆解成生活中的例子,让抽象的语文课文变成生动的故事;巧妙的启发,在同学卡壳时轻轻点拨,如同在迷宫中指出一条明路,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尽管他的这份能力,未得到老师们足够重视,或许是他们难以理解这种超自然的影响,只当是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简单归结为“近朱者赤”,但在他的学生时代,这种能力便如一颗悄然萌芽的种子,在阳光雨露下不断生长、壮大,根系蔓延至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身边的人,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都变得积极向上。
吴楚经历两次降班之后,与简洛成了同班同学,就此开启了命运的转折,如同迷路的船只找到了灯塔,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方向。
他座位与简洛相邻,得简洛悉心帮助——讲解难题时,简洛总能化繁为简,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比如将一元一次方程比作分馒头,未知数就是还没分到的个数;学习懈怠时,简洛会用恰当的方式激励他,带他去田埂上看庄稼生长,告诉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他重拾信心,明白努力的意义。
在简洛的助力之下,吴楚成绩稳步提升,从班级倒数跻身中游,作业本上的红叉越来越少,红勾越来越多,最终以中等偏上的成绩考入初中,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进步,足以让他在亲戚邻里面前挺直腰杆。
后来,在升学率不到百分之十的严苛环境下,竟也顺利考入高中,为日后的入伍、求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他从一个险些辍学的农村少年,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月半节这天,因着公事,简洛和吴楚踏上同一条路,脚下的黄土路带着节日的喧嚣,路边摆满了售卖祭品的小摊,香烛的味道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可相遇之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仿佛被命运的岔路无情分开,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轨迹——简洛走向河岸,追寻与自然的连接;吴楚走向村部,投身于公务的繁忙。
简洛望着吴楚离去的方向,那背影在人群中渐行渐远,穿着挺括的中山装,步伐急促,带着几分仓促与疲惫,仿佛被无形的压力推动着前行。
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吴楚在这条追逐仕途的道路上,还会走向何方,是否会坚守初心,在权力的诱惑中保持本心;也不知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否会在这命运的洪流中逐渐消逝,被权力与利益冲淡,如同被流水冲刷的沙画,最终模糊不清。
吴楚和颜顺等人抵达简洛村村部时,正值课间操时间,简洛小学的高音喇叭播放着第六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起!”
那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带着时代的印记,却又透着几分异样的机械感,像是老旧的留声机在播放,与校园应有的活力似乎有些不符,少了几分灵动。
小学距村部仅二百米,红砖砌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