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自行车,异化成官字(2 / 3)

加入书签

运的丝线还是将他与“仕途”紧紧缠绕在一起,“官”字如同一道符咒,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版之上!

简洛满心无奈,他深知,这命运的轨迹一旦改变,往后的日子怕是再难平静,未来的道路,也不知会被这“官”字引向何方。

简洛学识渊博,深厚的知识底蕴犹如一片神秘莫测的浩瀚深海,从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感悟。

当学问攀升至高深境界,便难免遭受这类玄妙现象的冲击。

倘若一个人的意志不够坚韧,精神不够强大,很可能就会在这冲击之下,心智崩溃,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也知道,自行车那么多,每辆都像官字结构,大多字正腔圆,数是好的。

可像吴楚这辆承载着扭曲野望的车辆,就只此一架,别无分号,再无雷同了吗?

真正洞悉其中奥秘的人,知晓这是一种超脱凡俗的玄妙,是人与天地规律共振时产生的特殊境界——如同古琴与清风和鸣,产生的共鸣能涤荡心灵;而无知者,往往会以为撞见了邪祟鬼怪,从而心生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如同迷途的羔羊在黑夜中撞见暗影便惊慌奔逃!

简洛此时心中也有些忐忑,他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经过多年对家族技艺的钻研,从简剪指的精准到简接手的沉稳,早已打下坚实的根基,可面对这未知的神秘力量,那股仿佛能颠覆认知的能量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流,也难免心生敬畏,不知这股力量究竟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是福是祸,尚难定论。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钓竿,竹身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所以在学术界,因钻研过度而行为异常的人屡见不鲜,有的人陷入痴迷,整日与数据、公式为伴,对外界不闻不问,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仿佛那是他们与世界唯一的连接;有的人癫狂成魔,试图用极端方式证明自己的理论,或焚烧手稿,或登高宣讲,最终偏离正道,成为世人眼中的异类。

在这看似寻常却又透着奇异的普遍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因果——那是人类在探索未知边界时,与潜藏的神秘力量产生碰撞的结果,如同夜行船在迷雾中撞上暗礁,轻则偏离航向,在学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重则船毁人亡,彻底葬送自己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

简洛身为术数高手,对数理上的玄妙,早已达到“知而有感”的超凡境界。

数字的律动在他耳中是天地的脉搏,符号的深意在他眼中是自然的密码,每一组公式都化作生动的画面,能清晰感知其中的脉络与变化——如同农夫能从土壤的湿度判断作物的长势,他能从数字的排列中洞察事物的走向。

离开院校之后,他便立志要先参透家乡的秘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藏着太多祖辈流传的传说与未解的谜团:后山的溶洞为何深不见底,洞口的藤蔓总在月圆之夜朝向东方;村头的老槐树为何能预测旱涝,树皮的纹路会随节气变换;还有那代代相传的简家四艺,每一招每一式都暗合天地规律。

待对家乡了如指掌,摸清每一寸土地的脉搏,每一条河流的呼吸,再踏出家乡,闯荡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

他的这份认知,恰似精心栽培那棵斑竹,先让其在熟悉的“熟土”扎根生长,汲取足够的养分与力量,待根系茁壮、枝繁叶茂,具备抵御风雨的能力,再去拓展汲取养分的范围,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家乡科学资源匮乏,实验室、精密仪器都是奢望,玻璃烧杯要用陶罐替代,游标卡尺得靠祖传的铜尺估算,这条小小的河流便成了他钻研水文的重中之重,是他天然的实验室,也是他感知天地的窗口。

他对这条河熟悉到了骨子里,每一处弯道的弧度精确到寸,汛期时水流冲击岸堤的角度、枯水期河底鹅卵石的排列规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