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简洛托着瓦片(2 / 3)

加入书签

年淤泥,石块碰撞的凹痕中嵌着的细小沙粒,仿佛与某种神秘力量相连,能感知到水流的脉搏与风的呼吸;

水流湍急时,指尖能传来奔腾的躁动,那是水分子高速撞击的震颤,沿着瓦片的边缘传导至指腹,形成细密的麻痒;

风势渐起时,皮肤能捕捉到气流的旋转,从东南向西北,带着河对岸芦苇的清香,指尖会下意识地调整发力角度,让瓦片顺应风的轨迹。

这些细微的感知都化作控制瓦片的指令,在抬手投掷的瞬间完成精准计算,误差不超过分毫。

也取决于简洛的手劲,毕竟得看他能寻来多少碎瓦,而那些碎瓦似乎也带着神秘的气息,从不知名的角落汇聚而来:有的来自百年老宅的残垣,青灰色的瓦面上留着烟火熏过的焦痕,边缘还粘着些许木炭的黑屑,仿佛能闻到当年灶台的饭香;

有的取自河底的淤泥,表面覆盖着一层滑腻的青苔,洗净后能看到水蚀的细密孔洞,裹着水草的清腥,触碰时带着河底的阴凉;

有的捡自山崖的裂缝,棱角被山泉冲刷得圆润,背面还粘着深褐色的岩屑,沾着岩石的冷峻,握在手中能感受到山体的厚重。

每一片瓦都像有了生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在简洛掌心散发着微弱的温度,与他的体温逐渐融合,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

当然,他们停留的那段河岸的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河床的平整度决定着水流的走向,凸起的鹅卵石会让水流形成漩涡,逆时针旋转的涡流能托着瓦片多跳三下,顺时针的则会缩短跳跃距离;

平缓的沙质河床则让水波如镜,瓦片的每一次点水都能激起对称的涟漪,像盛开的莲花。

水流的缓急控制着瓦片的跳跃节奏,湍急处每秒能跳五次,瓦片如惊鸿掠影,在水面划出连续的折线;

舒缓时每秒仅跳一次,则似闲庭信步,每一次起落都带着从容的韵律。

水面的波纹是自然的乐谱,每一道起伏都对应着瓦片的起落,波峰处阻力增大,需要瓦片带着更强的力道,波谷处则如履平地,让瓦片得以借力滑行。

这段河岸仿佛被上古的神灵或莫名的妖魔注视着,决定着他们这场独特仪式的走向,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暗藏玄机,泥土的湿度、植被的朝向、光线的角度,都在悄然影响着结果;

每一粒沙石都似承载着古老的密码,等待着被破解的时刻,或许当特定的瓦片在特定的位置跳起特定的次数,就能唤醒沉睡的力量。

马啸啸的厨艺,师从龙王镇那位神秘莫测的厨神马大爷,那可是至高无上的亲传,据说马大爷年轻时曾为皇家御厨,侍奉过光绪年间的王公贵族,后来因时局动荡隐居小镇,在西街开了家“老马饭铺”,毕生技艺只传了三个弟子,马啸啸便是其中最年幼也最受器重的一个,被马大爷收为义女,赐了一枚刻着“厨心”二字的铜戒。

她做的每一碗菜,都像是被施了魔法——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炒青菜时铁锅烧至冒烟,倒入菜籽油泛起细密的油花,菜下锅的瞬间“滋啦”作响,锅气瞬间锁住水分,菜叶脆嫩如鲜,咬下去能听到“咔嚓”的声响,汁液在口中迸发;

炖肉汤时用陶土砂锅,置于炭火旁文火慢煨,骨髓的精华尽数融入汤中,表面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撇去后汤清见底,醇厚绵长,喝一口从喉咙暖到丹田。

调料搭配得精妙绝伦,盐的用量精确到指尖的捻动,用拇指与食指捏起的盐粒,不多不少正好够一盘菜;

酱油的提鲜与醋的回甘比例丝毫不差,老抽与生抽的配比是1:3,陈醋与米醋则按季节调整,夏季多加一分醋,冬季则减一分。

色泽鲜亮得如同宝石,番茄炒蛋红如玛瑙、黄似琥珀,蛋液煎得边缘微焦,番茄炖得起沙却不失形状;

清炒时蔬绿若翡翠,焯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