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神秘哨声 让生猪跟着贼人走(2 / 8)
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处理起税务事务来也是得心应手。
当“汪大爷”的名号在镇公所朱漆大门前叫响时,次子汪经纬便顺理成章地投身屠宰行当。
此前,汪经纬因灌注猪肉的丑闻遭遇重创,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
店铺里堆积的变质猪肉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引得苍蝇嗡嗡作响,好几头猪只能以极低的价格贱卖给制作香肠的黑心商家,不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声誉也严重受损,成为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笑柄。
人们路过他的店铺时,都会捂着鼻子快步走过,眼神里充满了鄙夷。
但汪经纬绝非轻易认输之人。
他整日坐在昏暗的店铺里,对着账本冥思苦想,灯光昏暗,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终于痛定思痛,决定彻底改变经营策略。
他先是重新粉刷店铺,白色的墙面粉刷得洁白如新,挂上“足秤实价”的金字招牌,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醒目。
他亲自挑选品质上乘的生猪,每天天不亮就去猪圈查看,确保每一头猪都健康壮实,宰杀后处理得干干净净,确保每一块猪肉都新鲜可口。
同时,他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买十送一”促销活动,还安排伙计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宣传,伙计的声音洪亮,在街道上回荡,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购买。
然而,在这些光明正大的举措背后,却隐藏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靠着兄长在税务上的便利,他在账目上做尽手脚,税务所的流水单永远比实际屠宰量少上三成;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还掌握了一套神秘的偷猪邪术,这成为了他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杀行开业那日,天空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不祥。
招牌上的金漆在晦暗中泛着冷光,镇西头的老篾匠路过时,见杀行门口的石墩上蹲着两只黑猫,黑猫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绿光,不禁皱起眉头,喃喃道:“双猫守尸,怕是要见血光。”
然而,这警示般的话语很快被屠宰行的喧嚣所淹没。
汪经纬身着崭新的玄色长袍,长袍的料子光滑,在身上挺括有型,站在门口,亲自挥刀剖开第一头猪。
猪血如喷泉般溅在青砖上,宛如泼洒的朱砂,与他腰间那枚刻着“杀生”二字的牛角牌相互映衬,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兴奋地欢呼,期待着能买到新鲜的猪肉;
有人却暗自摇头,预感到这片宁静的土地即将迎来一场风暴,他们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忧乐沟在家父的引领下,掀起了养大肥猪的热潮。
农户们拿出全部的心血,精心照料着猪仔。
他们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采集新鲜的野菜,有灰灰菜、马齿苋、苦苣等,用自家种的玉米、红薯、稻谷熬煮猪食,猪食的香气在村子里弥漫。
每一头猪都被养得膘肥体壮,油光水滑,到了出栏的时候,体重都在三百斤往上,甚至达到四百斤。
这样的大猪,正常宰杀后,即便毫无掺假,一斤毛猪也能产出九两多的边口肉。
一头大猪的售价,相当于普通两百斤左右猪的两倍半,而且只需投入一头猪的成本,无需喂养两头猪那般多的精料,养殖周期也只需一槽猪的时长,同时仅缴纳一头猪的高额税费。
此外,还能节省圈舍空间,对于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细细算来,其中的利润十分可观。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大肥猪成了农户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他们看着猪圈里日益壮实的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好日子在向自己招手。
然而,这良好的养殖风气却引来了贼人觊觎。
每当夜幕降临,忧乐沟的村庄便笼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