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抬大山 十九字打石号子(2 / 6)

加入书签

惊起林间无数飞鸟,它们扑棱棱地盘旋在空中,似在为这场开山之战助威,又像是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震慑。

大锤落差超过一丈,强大的力量伴随着工匠们低沉而有力的“咳!”地一声,以点带线,沿着尖窝眼打出的三条线所确定的水平面,向大石内部切割进去。

连山石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整体,如今要将其分开,谈何容易。

每一次敲打,都像是在与亘古的岁月对抗,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较量。

工匠们必须耐心等待,给石头足够的时间“醒一醒”,让它逐渐接受分离的命运。

这是一场耐心与毅力的持久较量,每一次锤击,都在雕刻着石头的新生,也在磨砺着工匠们的意志。

石屑纷飞中,工匠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楼宇桥梁拔地而起,那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的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每一点进展都来之不易,急不得,躁不得。

两位工匠需轮流操作,操作时必须喊打石号子。

两人共用同一把大锤,重重一击后,将锤子交给对方,自己稍作歇息,等待这一锤的劲道在石头中渗透、扩散。

人歇锤子歇,但号子绝不能停。

两人轮流高唱打石号子,前一人的号子尚未唱完,后一人的号子便要紧接着响起,一声赶一声,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绵绵密密、层层叠叠,中间毫无停顿,绝不稍歇。

“嘿哟嘿哟!大锤抡起震天响,石破天惊闯四方!”打头的工匠青筋暴起,脖颈上的血管如蚯蚓般凸起,他拼尽全力喊出第一句号子,声音像是从胸腔最深处迸发而出,带着开山裂石的气势。

话音未落,另一位工匠立刻接腔:“嘿哟嘿哟!汗洒青石志如钢,千钧一锤震八荒!”两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间形成巨大的声浪,震得崖壁上的碎石簌簌掉落。

好的打石号子手,能喊得高亢绵长,那声音仿若能穿透虚空,翻山越岭。

一座山回荡完,另一座山接着回响,一山传一山,山山相应,回荡往复,数条沟外都能听到。

这号子声,是打石匠们向天地宣告征服自然的决心,也是唤醒沉睡大地的号角。

每一句号子,都蕴含着对山石的尊重,对技艺的自信,以及对团队协作的信赖。

号子声中,仿佛能听见远古祖先的呐喊,穿越时空的长河,与此刻的工匠们遥相呼应,给予他们力量与勇气。

随着号子声不断响起,工匠们的动作愈发整齐有力。

“嘿哟嘿哟!铁臂开山声浩荡,金石为开战苍茫!”喊到这句时,持锤的工匠猛地将大锤抡圆,身体跟着旋转半周,借助惯性狠狠砸下,大锤与钢尖碰撞的瞬间,迸发出的火星如烟花般四散飞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弧线。

另一位工匠接过锤子,深吸一口气,紧接着吼道:“嘿哟嘿哟!齐心合力势难挡,碎石成路创辉煌!”他的声音因用力而变得嘶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石屑如雨点般纷纷扬扬地落下,沾满了工匠们的头发、眉毛和衣衫。

“嘿哟嘿哟!锤落火星溅寒光,力撼山河志飞扬!”工匠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感受着大锤每一次落下时手臂传来的震颤,那是与山石对抗的力量传递。

最后一句“嘿哟嘿哟!砥砺奋进向前闯,打石精神永流芳!”喊出时,仿佛整个采石场都在随着号子声震颤,那声音直冲云霄,惊得盘旋在高空的雄鹰都发出一声长鸣,振翅飞向远方。

在这片土地古老的传说里,“十大九不虚”谐音“十打九不虚”,冥冥中暗喻着每一锤都必须精准无误地落到实处。

不过,这是最终快打阶段那近乎苛刻的要求,慢打时标准稍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