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长生居第一打尖窝眼高手(12 / 13)
,他就愿意教。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长生居的石工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手艺,让尖窝眼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也让那些企图打压他们的人无机可乘——当所有人都掌握了这门技艺,他们就再也无法垄断,再也无法威胁到谁。
学堂开课那天,石场里摆满了石料和工具,许多年轻的石匠慕名而来,不仅有本村的,还有邻村的,甚至有从百里外赶来的。
他们背着行囊,带着虔诚的心,想要学习这门传奇的手艺。
老矮子站在石料前,穿着崭新的蓝布褂子,那是矮大娘连夜为他缝制的。
他亲自示范打尖窝眼的技巧,动作沉稳而精准,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
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尖窝眼,讲究的是眼准、手稳、力匀;
眼准,就是要找准石料的纹理走向,如同医生找准病人的穴位;
手稳,就是握凿的手不能抖,要像磐石一样坚定,哪怕泰山崩于前也不动摇;
力匀,就是敲击的力道要均匀,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不多不少,正好合适;
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脾气,我们要顺着它的纹路,理解它,尊重它,才能打出最好的眼子……”
在老矮子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多长生居的石匠掌握了精湛的打尖窝眼技艺。
他们不仅学会了手艺,更学会了老矮子那种坚韧不拔、谦逊好学的精神。
他们的名声不仅没有因为之前的风波受损,反而更加响亮。
“长生居尖窝眼”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方圆百里的营造商都慕名而来,订单络绎不绝,甚至传到了省城,连藩台衙门修建府邸,都特意派人来请长生居的石匠。
邻镇的人看到长生居石工队团结一心,技艺高超,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那些曾经的谣言不攻自破,那些曾经的对手,如今也只能望其项背,甚至有人放下身段,来学堂学习技艺。
多年后,每当人们提起长生居,就会想起那个曾经笨拙,却凭借努力成为第一打尖窝眼高手的老矮子,想起那段充满波折却又热血激昂的岁月。
他们会说起他如何从一个被嘲笑的学徒,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大师;
说起他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真谛;
说起他如何将一门普通的手艺,发展成一种精神的象征。
而老矮子和矮大娘,依旧相互扶持,在石场边的小院里安度晚年。
他们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海棠,是当年陈家那两株的后代,每年春天都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他们常常坐在海棠树下,看着夕阳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石场的方向,听着石场里传来的阵阵号子声,那声音比年轻时更加响亮,更加有力,带着希望和传承的力量;
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像两朵历经风雨却愈发芬芳的花。
石场里的学堂越办越兴旺,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石匠。
他们带着长生居的技艺和精神,走向四面八方,将尖窝眼打在了更多的石料上,也打在了更广阔的天地里;
而老矮子的故事,也像那些不朽的石料一样,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长生居最珍贵的财富。
??吃了口水真有效?不信?不信来点!
?
——开个玩笑,这就是囋言子的特铯。不管真假如何,反正可以乐和乐和。要是连这样的特点都不抓住,还写什么乡土小说?
?
您读本书,会发现很多不可理喻,但再跟乡下的实情一比较,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不可思议更多。
?
我就真滴吃过童子尿,我还是童鞋时,还有很多乡亲来讨过我的,不骗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