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假仁义开道诈粟,绝盟好艺遭兵锋(2 / 2)
际,亲兵引着一个满身泥泞的信使匆匆入内。
来人从怀中取出一封用油布仔细包裹的血书,声音嘶哑:\"谢将军命小人冒死送来,求总管救我等性命!\"
李艺展开血书,但见字迹斑驳扭曲:\"末将谢棱顿首:受高贼胁迫,日夜悔恨。今率部曲三百人据守怀戎西寨,愿举火为号,弃暗投明...\"
信末还附着一片带着狼头刺青的皮肤,血迹已变成暗褐色。
\"高开道手段狠毒,这刺青...\"长史捡起那片皮肤,在灯下细看,\"确是当初被迫纹上的标记。\"
李艺沉默良久,忽问信使:\"谢将军为何不亲自来降?\"
信使伏地痛哭:\"高贼已派人监视各营,将军若动,全营皆斩。昨夜为送此信,已有三个弟兄被射杀在界河边...\"
当夜军议上,诸将争执不下。参军指着地图上的怀戎峡谷(今河北怀来)疾呼:\"此地两山夹峙,若谢棱诈降,此地必有埋伏...\"
话未说完,信使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纵横交错的鞭痕:\"小人愿留在城中为质,若有一字虚言,甘受千刀万剐!\"
这番演技,终让李艺下定决心发兵救援。
黎明时分,李艺亲自披盔穿甲,点齐兵马三千。细雨打湿了旌旗,他在马上回望城头饥民期盼的目光,挥鞭下令:\"全军急行,务必在午时前抵达怀戎!\"
当唐军全部进入峡谷,前方山崖上果然升起三缕狼烟。可就在先锋部队准备接应时,两侧崖顶突然滚下无数礌石,箭雨如飞蝗般倾泻而下。李艺勒马四顾,只见崖顶上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送信的那个\"信使\",此刻正撕去伪装,弯弓搭箭射落了唐字帅旗。
唐军残部护着李艺杀出重围时,峡谷出口已被敌军用己方士卒尸首垒起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封住。那个力主出兵的参军,此刻被倒吊在崖边松树上,胸前挂着\"轻信者戒\"的木牌。
李艺在亲兵护卫下杀出重围时,回头看见被火焰吞噬的粮,那本是准备接济降卒的军粮。
这场败绩,让高开道与突厥联兵更加肆无忌惮,屡犯边境,自此,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县)等北方要地百姓皆深受其害。
暮春的雨水冲刷着碑文时,长安两仪殿里,秦王李世民正将高开道的罪状一条条念给群臣。而在更北的草原上,突厥骑兵已经磨好了弯刀,只待秋高马肥,便要踏碎那个在饥荒中幸存的幽州。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