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江陵城李靖布疑兵太庙前萧铣为苍生(3 / 5)

加入书签

>全军后撤三十里,就地扎营。

"

"

总管!

"

司马杜之松急道,"

万一陛下尚在苦守"

"

你看这些船。

"

丘和指着江心,"

若是寻常败退,岂会不留水手操舟?若是诈降之计,又何须将全部战船尽数放出?"

他沉重地摇头,"

江陵必是已落入唐军之手。

"

就在这时,一叶扁舟逆流而来。

舟上使者高举李孝恭的招降文书,绢帛在夕阳下泛着刺目的红光。

丘和接过文书,现上面竟盖着萧铣的传国玉玺,这枚玉玺萧铣向来随身携带,从不离身。

三位大臣相视无言。

高士廉忽然对着江陵方向整冠下拜,杜之松则缓缓解下腰间佩剑。

丘和望着西沉落日,终于对使者说道:"

烦请转告李大将军,交州十万将士,愿降。

"

夜色降临时,交州军大营飘起了唐军旗帜。

而在百里之外的江陵城头,李靖正望着东南方向隐约的火光,对李孝恭轻声道:"

看来,我们的放走的空船又回来了。

"

李孝恭心中对李靖不由又增添了许多敬佩。

江陵城在唐军的重重围困中,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萧铣独自站在太庙前的石阶上,望着檐角垂落的蛛网,轻声问身侧的中书侍郎岑文本:"

朕该如何是好?"

岑文本整了整被夜露打湿的衣冠,缓缓跪地:"

陛下,请为满城百姓计。

"

翌日的朝会上,萧铣的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有人紧握笏板指节白,有人垂盯着玉阶的裂缝。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城头看见的那个老妇,正从瓦砾中扒拉半袋粟米。

"

上天既不佑梁"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惊起了梁间的燕子,"

若待力竭城破,百姓就会遭受灾祸,怎能因我一人之故而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朕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武德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萧帝太庙的青铜鼎中升起袅袅青烟。

萧铣亲手将太牢祭品摆上供桌,三牲的血滴在青石板上,像一串暗红的璎珞。

当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时,守城士兵的哭声如潮。

有人跪地叩直至额破血流,有人折断长枪誓永不事唐。

萧铣身着粗麻丧服,头裹素巾,率领群臣步行出城。

他腰间不再佩剑,只系着那枚裂璺的玉珏。

在唐军阵前,这位曾经的梁帝深深揖礼:"

该死的唯有萧铣一人。

"

他抬眼时,目光扫过城楼上那些惊恐的百姓面孔,"

愿将军莫因一人之过,累及满城生灵。

"

李孝恭命人将萧铣押入军牢,严加看管,之后便挥师入城。

唐军进城占据江陵后,众将领想要大肆掠夺,岑文本忽然挡在军前。

但见这个文弱书生展开双臂,素白衣袖在风中鼓荡:"

自大业年间至今,江南百姓饱受战火"

他的声音忽然哽咽,指着远处残破的坊市,"

那些在废墟中觅食的孩童,那些在坟前哭夫的妇人,他们踮脚延颈盼望的,难道是又一场劫掠吗?"

唐军将领中响起不满的议论,有人已经按住了刀柄。

李孝恭凝视着城头飘摇的梁字旗,忽然想起出征前陛下密旨中的嘱咐。

他猛地抽出佩剑,寒光闪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