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饶阳南风雪逆神兵堤单行黑闼破五万(1 / 3)
武德四年(621)十月末。
长安城的初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细碎的雪沫子,从铅灰色的天幕上洒落,覆盖了太极殿的鸱吻和飞檐,将皇城染成一片素白。
殿内,虽然铜兽炉里炭火正旺,却驱不散一股源自千里之外的凛冽寒意。
李渊端坐在御座之上,手中那份来自河北的军报,仿佛一块冰,寒意透过指尖,直抵心头。
几日前那份“李靖率奇兵突破三峡,直逼江陵”
的捷报带来的振奋喜悦,尚未完全消散,此刻却被这新的急报冲刷得七零八落。
“陛下,”
兵部尚书的声音低沉,带着刻意压抑的焦虑,在寂静的大殿中异常清晰,“刘黑闼叛军攻势迅猛,连克相州、赵州……河北诸州,震动不已。
其势……其势恐已复炽,若不尽早全力剿灭,恐成第二个窦建德,为患更烈啊。”
“儿臣请战!”
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立刻响起,秦王李世民已然出列,躬身行礼,目光灼灼,“刘黑闼纠集窦建德余孽,看似汹汹,实则根基未稳。
儿臣愿再率精兵,东出潼关,必为父皇荡平此贼,永绝河北后患!”
秦王的请战,合情合理。
去年,正是他挂帅出征,在洺水决战中击溃了刘黑闼的主力,几乎将其逼入绝境。
只是后来因突厥南侵、江淮有变等故,未能竟全功,才让刘黑闼有了喘息之机,死灰复燃。
满朝文武的目光,大多聚焦在这位战功赫赫的秦王身上,期待着他再次临危受命。
然而,李渊的目光在儿子英气勃勃的脸上停留片刻后,却缓缓移开了。
他环视殿内群臣,最终落在了淮安王李神通和几位宗室老将的身上。
作为皇帝,他需要考虑的,远不止一场战役的胜负。
天下未定,四方虎视,巩固李唐皇室自身的权威,平衡朝堂内外的力量,与军事征服同等重要,甚至更为深远。
李神通,是他的堂弟,宗室重臣,虽年岁稍长,战功不及李世民显赫,但忠心可靠,资历深厚。
若能由他主导平定刘黑闼,无疑能极大提升宗室在军中的威望,制衡日益高涨的秦王势力。
同时,原幽州总管罗艺(赐姓李艺),归顺不久,其忠诚度仍需考验,让其参与此战,既是给予立功的机会,也是借机观察和整合这支来自东北的边军力量。
大唐开国皇帝此时所思所虑,是一盘精妙的政治棋局。
“世民之心,朕已知之。”
李渊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你征战劳苦,宜在长安稍作休整,参赞枢机。
刘黑闼虽狂,究系残寇。
朕意已决,命淮安王李神通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统率关内精兵,总揽讨贼事宜;另诏幽州总管李艺,率本部幽州铁骑南下,与神通合兵,东西对进,共击叛军!
如此布置,必可一举成功,廓清河北!”
旨意既下,李世民嘴唇微动,但最终只是深深一揖,退回班列。
他聪慧绝伦,岂能不解父亲深意?只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内心深处,对由皇叔主导的这场战役,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朝堂之上,众臣亦心思各异,但无人敢质疑皇帝的决策。
此刻的河北平原,已是北风如刀,草木凋零。
淮安王李神通率领的五万关内精兵,浩浩荡荡开抵冀州,与自幽州星夜兼程南下的李艺部成功会师。
大军云集于饶阳(今河北饶阳)城南,背靠唐军控制的城池,面对滹沱河,扎下连绵十余里的营寨。
旌旗招展,刀枪映日,军容极盛。
相比之下,对面的刘黑闼军则显得寒酸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