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兖州府豪强僭越徐圆朗自号鲁王(1 / 2)

加入书签

武德四年九月初,大唐北疆的烽烟刚刚散去,突厥铁骑的马蹄声犹在耳畔,又一纸加急军报撞破了长安城的晨雾。

残月尚挂在天际,朱雀大街上青石板覆着一层秋露,驿马踏过时溅起细碎寒光。

信使伏在马背上,盔歪甲斜,背插的三面翎羽早已被风撕扯得零落。

他的嘴唇干裂出血,嘶哑的呼喊惊散了沿途挑着早炊担子的商贩:“六百里加急!

兖州反了!

徐圆朗反了!”

声音裂开在长安的秋风里,像一把生锈的刀刮过每个人的耳膜。

太极殿内,沉水香细细袅袅。

李渊正与群臣商议河北战后安置事宜,御案上摊着幽州、并州送来的户籍册。

闻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猛地起身,犀角腰带撞在紫檀御案上出刺耳脆响。

宦官颤巍巍呈上军报,泥封尚未除尽,血渍却已渗过了绢面。

天子只扫了一眼,便冷笑起来,笑声在殿柱间碰撞:“好个徐圆朗!

突厥人才退,他就急着要试试朕的刀锋利否?”

御案被拍得一震,墨汁在砚台中荡起涟漪。

兵部尚书杜如晦应声出列,玄衣锦鸡补子随着他的动作泛起微光:“陛下,徐圆朗一介豪强,竟敢僭称鲁王。

兖州八县虽小,却地处漕运咽喉。

若不剿,只怕各地豪强争相效仿,届时山东震动,恐非一州一县之祸。”

老臣萧瑀接着出列,他握着象牙笏板上前,银须在晨光中轻颤:“陛下三思!

如今刘黑闼残部尚在漳南啸聚,突厥人仍在长城外窥伺。

并州府兵未归,关中府库空虚。

三面开战,恐非良策啊——”

话音未落,一声清朗的声音从殿柱旁传来打断了他的进谏,“等他坐大成势么?”

李世民缓步走出,玄甲军的腰牌在他腰间闪着冷光。

他昨夜刚从汾州驰归,战袍下的明光铠尚带着边塞的风沙:“徐圆朗若与刘黑闼勾结,南扼漕运,北连突厥,我大唐的粮道就要被掐断了。”

他行至御前,单膝点地时铠甲出铿锵之音:“儿臣请命,愿率玄甲精锐三千,兼程东进,必在月内平此逆贼!”

李渊凝视着舆图上兖州那个小小的墨点,手指重重按上去:“准!

朕再拨潼关守军五千归你节制。

记住——”

天子的声音陡然凌厉,“我要看到徐圆朗的僭越之冠摆在太极殿前。”

而此时千里之外的兖州府,正在上演一场荒诞不经的登基大典。

所谓王府不过是前任刺史的官衙,新刷的朱漆在梁柱间淌出深浅不一的红色。

徐圆朗身上那件赭黄袍明显是连夜赶制,袖口的金线绣着歪斜的蟠龙,针脚粗糙得能看见底衬。

那顶王冠更显可笑,寻常鎏金银冠上胡乱缀着几十颗大小不一的珍珠,最大的那颗竟是从女眷头面上拆来的东珠,随着他的动作不住摇晃。

他麾下的将领们参差不齐地跪在青石板上,有人穿着前隋的旧式铠甲,有人套着抢来的唐军制袍。

几个乡勇出身的裨将连礼仪都搞不明白,偷偷瞟着旁人的动作现学现卖。

当徐圆朗举起伪造的玉玺时,台下竟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那玉玺分明是拿青石雕成,边角还留着凿刻时的崩痕。

这个自称鲁王的豪强,起家于鲁郡乡野,凭一身膂力和几分狡黠先后在李密、王世充帐下辗转,最后趁乱占据了兖州八县之地。

见突厥入寇,河北复乱,便做起了称王的美梦。

他照着戏文里的排场宣布大赦,改元“天启”

,甚至还封了几个尚书侍郎,其中管钱粮的所谓户部尚书,三个月前还是个在市场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