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开元通宝临世(3 / 4)
很快,具体诏令就下来了。
七月十七日,朝廷正式颁令:于洛阳、并州(太原,李唐起家之地)、幽州(防御突厥前线)、益州(天府之国,财富重镇)这四大要害之地,设立官方的“钱监”
,专职铸造“开元通宝”
。
诏令到此,已是重大举措。
但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朝野议论纷纷,也充分体现了李渊的“帝王心术”
。
“特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
宣旨太监拉长了声调,在朝堂上清晰地念出这个名字,“各三炉!
赐裴寂……裴监一炉!
准其等依法鼓铸!”
殿内一阵轻微的骚动。
赐给亲王和重臣铸币权?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宠,也是巨大的利益和象征性的权力!
秦王功高,齐王亦掌兵,赐炉或是酬功,或是安抚,亦或是……一种更复杂的平衡?而赐予裴寂这个最早从龙的“元谋功臣”
、当今陛下最信任的故旧一炉,其信号意义更是耐人寻味。
是表示皇帝对老臣的优渥,还是暗示即使心腹如裴寂,其所能获得的特权亦有限度,仅得一炉,远低于皇子?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官员们交换着眼神,心里暗自揣摩。
是示恩?是试探?还是想把几位最有实力的人也绑到新钱制的战车上,利益均沾,从而减少推行阻力?恐怕兼而有之。
李渊端坐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臣工们的反应,心中那份暗藏的谋划,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当然,诏令的最后,依旧是冰冷的铁律:“其余百官庶民,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语气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
恩威并施,方为驭下之道。
给了甜头,更亮出了杀威棒。
消息传到市井,百姓们对新钱充满盼望,对王爷国公们能铸钱啧啧称奇,但对那“身死家没”
的禁令更是印象深刻。
“瞧瞧,还是我大唐陛下想得周到。”
茶肆里,有人喝着粗茶闲聊,“王爷们铸的钱,那能差了吗?肯定都是好铜好锡,实打实的!
咱们以后用的钱就放心了!”
“放心?那是自然!
没听说明令禁止私铸吗?抓住就杀头,家里人还得充奴!
看谁还敢弄那些皮钱纸钱来糊弄人!”
另一人附和道,仿佛已经看到市面上劣币绝迹的美好未来。
也有那等略通文墨的老者,捻着稀拉的胡须若有所思:“秦王三炉,齐王三炉,裴相一炉……嘿嘿,这朝廷啊,就像这新开的炉子,火候、分量,可得掌舵人精心拿捏才行哦……”
说罢,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再多言。
大唐帝国的机器再次隆隆开动。
四大钱监的选址、工匠的征调、铜锡物料的筹备迅展开。
欧阳询书写的钱文被雕刻成母范,快马送往各地。
秦王、齐王府以及裴寂的府上,接到这意外的“恩赏”
,反应各异,但无疑都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可靠之人,准备经营这御赐的铸币之权。
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货币改革,就在这刚刚被鲜血冲刷过的土地上,伴随着对未来的期望、对利益的追逐、以及权力顶层细微而复杂的暗流,悄然拉开了序幕。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抬手拿起御案上一枚精美的“开元通宝”
蜡样。
他知道,清除物理上的敌人固然重要,但建立起一套稳定、可控的秩序,才是帝国长治久安的真正根本。
而这新钱,正是这秩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