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郑主王世充洛阳兵败降唐(3 / 5)
p>城外唐军壁垒森严,层层围困,我等已是困兽。”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无尽的苦涩和绝望,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昔日之所以敢与唐军周旋,所倚仗者,非城坚池深,实乃夏王窦建德之强援在外啊!
我等心中都存着指望,盼夏王大军一到,内外夹击,或可解围,或可共抗李唐”
他的话像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其他将领压抑已久的情绪。
另一位将领接口道,语气中带着认命的悲哀:“是啊,陛下!
如今夏王夏王已在虎牢关全军覆没,连他本人也也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消息,长孙安世将军已带回,城中人人皆知!
军心军心早已涣散如沙!”
“没有了夏王,”
第三位将领几乎是在哀叹,他痛苦地摇着头,“即便我们拼死冲出这洛阳城,侥幸抵达襄阳,又能如何?面对挟大胜之威、席卷天下的秦王李世民,我们这点残兵败将,加上襄阳的兵力,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终究终究是徒劳无功,难成大事了!”
他的话语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大殿。
王世充听着这些锥心之言,身体微微晃了一下。
他扶着御座的扶手,也由长时间的紧握而微微颤。
众将的反应像一盆冰水,彻底浇熄了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幸的火焰。
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失去斗志、充满恐惧和认命的脸孔。
他明白,他最后的挣扎计划,连他最核心的将领们都已经不再相信,不再支持。
军心已死,大势已去。
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冰冷的绝望,彻底攫住了他。
突围南走,这条路,在窦建德被擒的那一刻,就已经断绝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痛苦挣扎与煎熬思索,王世充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丝幻想。
五月初九(丙寅日),洛阳城灰蒙蒙的天空下,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郑国皇帝,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
他褪去了象征皇权的衮服,换上了一身刺目的素服——这是罪己,亦是臣服的标志。
他步履沉重地走出城门,身后跟随着面色惨白、如丧考妣的太子王玄应,以及一众形容枯槁、垂头丧气的文武群臣,再后面是稀稀拉拉、士气全无的两千余名亲卫士兵。
这支沉默而绝望的队伍,缓缓走向城外森严壁垒的唐军大营。
营门之前,秦王李世民端坐于骏马之上,一身戎装,英姿勃,目光如炬。
他身后是甲胄鲜明、刀枪林立的唐军将士,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投降的队伍在离营门不远处停下,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世民遵照礼节,并未折辱这位曾经的对手,他率先下马,向前走了几步,平静地等待王世充上前,准备以败军之将的规格“礼接”
他。
然而,当王世充一步步挪到李世民面前时,巨大的屈辱、恐惧和对未知命运的惶恐瞬间击垮了他。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狡诈多谋的枭雄,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一软,“扑通”
一声重重地伏跪在地,额头几乎触碰到冰冷的泥土。
他身体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豆大的汗珠从额角、鬓边渗出,迅汇聚成流,沿着他惨白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和面前的尘土。
他伏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此时王世充已过知天命之年,约五十三岁岁,他历经隋末乱世浮沉,从权臣到割据称帝,最终在政治军事博弈中彻底败于二十二岁的李唐青年统帅李世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居高临下地看着脚下这个浑身抖如筛糠、汗流浃背的昔日劲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