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虎牢关大战八(2 / 4)

加入书签

困守虎牢,如今粮草不继,竟至放马沙洲自求生路,其窘迫之态毕露!

此正是我大军破关,直捣洛阳,解郑王(王世充)之围,进而问鼎中原的绝佳战机!

机不可失,本王决意,尽起大军,明日便渡汜水,猛攻虎牢!”

帐中气氛瞬间被点燃。

大将刘黑闼第一个站出来,声如洪钟道:“夏王明断!

李世民自恃兵精,龟缩不出,如今露了败相,正是我军一雪前耻之时!

末将愿为先锋,定破其营!”

王世充使臣王琬也激动的说道:“唐军马匹羸弱,看守疲敝,此时不攻,更待何时?我军挟大胜之威,必能一举克敌!”

范愿等河北骁将也纷纷附和:“愿随夏王,踏破虎牢!”

然而,并非所有声音都如此乐观。

谋士凌敬眉头紧锁,再次出列,声音带着忧虑:“夏王,请三思!

李世民狡诈多谋,焉知此非诱敌之计?沙洲牧马,破绽太过明显。

我军若倾巢而出,强攻坚城,万一万一唐军有诈,或河北(指窦建德老巢)有变,则进退失据啊!

不如仍按前议,西出太行,避实击虚”

窦建德此刻已被即将到来的“胜利”

冲昏头脑,对凌敬的谏言极为不耐烦,他大手一挥,断然道:“凌敬!

你休要再提那迂阔之策!

战机稍纵即逝!

李世民已是强弩之末,沙洲疲马便是明证!

我十万大军在此,破此孤城易如反掌!

若依你言,迁延日久,洛阳陷落,我大军何存?天下人岂不笑我畏敌如虎!”

接着,他目光灼灼扫过众将,断然下令道“诸将听令:即刻整军,明日拂晓,全军开拔,先破虎牢,再救洛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凌敬张了张嘴,看着窦建德不容置疑的神情和帐中群情激昂的将领,最终长叹一声,黯然退下。

帐后窦王皇后曹氏听闻,也只能默默垂。

第二日(五月初二),在李世民精心布置的诱饵和窦建德求胜心切的驱使下,夏军果悉众而至!

窦建德的军队从板渚(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边)出,在牛口(今河南荥阳西北)布阵。

阵地北边紧靠黄河,西边逼近汜水(河流名),南边连接着鹊山(山名)。

汜水源于南边的浮戏山,也称作方山,向北流经虎牢城(即虎牢关)东边,再向北注入黄河。

李世民洞悉窦建德骄躁之心,巧妙布下疑兵阵,成功将其大军诱出到达决战之地。

这正是古之善战者所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也。”

当日,夏军主力倾巢而出,旌旗蔽日,鼓角震天,自板渚出牛口,在汜水东岸连绵二十里扎下大营,兵锋直指虎牢关!

随后,夏军一边擂鼓呐喊,一边向虎牢关步步进逼。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唐军诸将皆露惧色。

李世民看在眼里,仅率数骑登上高丘,了望敌阵,然后对身边将领们说道:“此贼(指窦建德)起于崤山以东,未经历过大型战役,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强敌。

如今他们冒险渡过汜水,而且喧哗至此,足见其军纪涣散;他们又迫近我军城池列阵,足显其对我军的轻视。

我们只需按兵不动,养精蓄锐,暂不应战,其锐气自会衰竭。”

说罢,李世民环视诸将,见他们将信将疑,又补充道:“窦军列阵既久,士卒必饥疲交迫,形势所迫,彼必自退。

届时我军乘势追击,何愁不破!

我与各位约定,一过中午,必定击溃他们!”

李世民此言一出,唐军诸将虽仍面有忧色,然见主帅气定神闲,剖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