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虎牢关大战五(3 / 5)
在唐俭身侧不远处单膝跪地,声若洪钟,答道:“臣张长逊,叩见陛下!”
他心中其实有些忐忑,毕竟入朝前那些关于他与突厥关系的流言……
李渊看着这位戍边多年的老将,语气中带着安抚与信任,说道:“长逊平身。
卿久镇丰州,熟知边事,忠勤可嘉。
此番主动请缨入朝,其心可鉴。”
张长逊起身,恭敬肃立:“谢陛下!”
李渊的目光再次转向手持笏板、静候旨意的黄门侍郎唐俭,斩钉截铁地命令道:“黄门侍郎唐俭,宣敕!”
“臣遵旨!”
唐俭躬身领命,随即挺直腰背,从早已侍立在侧的中书舍人手中,郑重接过一卷用黄绫包裹的敕书。
他神情肃穆,缓缓展开敕卷,用清晰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向整个朝堂宣读道:
“门下:
国之藩屏,赖于良牧;军之资给,系于能臣。
丰州总管、右武侯将军张长逊,志怀忠果,夙着勤诚,守御北门,克安边鄙。
今益州行台,地控巴蜀,职司转输,兼固西南,事体尤重。
以尔干略,允膺斯任。
可检校益州行台右仆射,仍领右武侯将军,总判行台庶务,抚绥军民,督运粮秣,以佐东征!
主者施行。
武德四年四月某日”
敕书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
张长逊本人更是身体微微一震,脸上瞬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与感激。
检校益州行台右仆射!
这是何等重要的职位!
不仅掌管富庶的巴蜀之地,更肩负着为洛阳前线数十万大军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
这不仅是莫大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立刻再次深深躬身,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却异常坚定的宣誓道:“臣张长逊,叩谢天恩!
陛下不以臣愚钝,委以重任,臣必当肝脑涂地,恪尽职守,安抚益州,督运粮草,绝不负陛下信任,绝不负前线将士血战!”
李渊看着伏地的张长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温言道:“张卿请起。
朕知你之能,亦知你之忠。
益州之事,关乎东征全局,望卿好自为之,勿负朕望。
赐坐!”
“谢陛下!”
张长逊再次躬身谢恩,在宦官引导下坐于赐予的锦墩之上,脸上犹自带着振奋的红光。
这份敕命,彻底洗刷了他入朝前的疑虑,更将他推向了帝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位置。
张长逊生于京兆栎阳(今陕西临潼),精于骑射,隋朝时以里长之职入仕,因参与平灭陈朝之功升任上开府,后累迁至五原郡通守,成为北疆重镇的军事长官。
隋末天下大乱,中原板荡,他迫于形势依附突厥,被授予“割利特勒”
称号,但仍暗中维系与中原的联系。
义宁二年(618年)四月,李渊晋阳起兵后,张长逊审时度势,率武都、宕渠、五原等郡归附唐朝,展现了对时局的敏锐把握。
李渊嘉其忠义,授其为五原太守、检校(代理)丰州总管,命其镇守北疆。
唐初的丰州(武德年间)位于今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至磴口县一带),是中原王朝控制河套平原西套(后套)的核心军政区,丰州治所(政治中心)设在九原县(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北),位于黄河“几”
字形大弯顶端的西套平原腹地。
按《元和郡县图志》载:“丰州东南至夏州七百五十里,西南至灵州九百里。”
辖区东界至乌兰布和沙漠(接朔方郡);西界至乌兰山(毗邻突厥地);南界至黄河(与灵州相望);北界至狼山(阴山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