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李靖李药师献取萧铣十策立威名(3 / 4)
指挥下,以惊人的度完成了从准备(造船练兵)到实施(突破三峡、攻克江陵、收服岭南)的全过程,仅用数月便一举消灭了雄踞南方的萧铣政权,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谋定后动,一击必杀”
的经典范例。
十策虽佚,其神犹存。
当时,李孝恭看了李靖的“取萧铣十策”
,大为佩服。
夔州总管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铺满舆图与文卷的案几。
李唐宗亲、赵郡王李孝恭眉头紧锁,目光在描绘着三峡险滩与荆楚大地的图上反复巡梭,萧铣的梁国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头。
对面的李靖,神色沉静如古井,将一卷墨迹未干的绢帛双手奉上:“殿下,破梁之策,卑职略有拙见,计凡十条,请殿下过目。”
李孝恭接过绢帛,起初只是带着审视宗室重臣应有的谨慎展开。
然而,随着目光逐行扫过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他脸上的凝重渐渐被惊异取代,呼吸也不自觉地变得深沉。
他时而凝神细思,时而以指节轻叩桌面,当读到“乘其罢兵营农,江陵空虚,择秋潦迅涨,顺流东下,出其不意,直捣腹心”
时,他的手指猛地停在“瞿塘峡”
三个字上,眼中爆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抬头直视李靖,惊叹道:“秋潦迅涨?瞿塘峡此时怒涛如雷,舟楫倾覆者十之八九!
药师,你竟要选此等凶险之时,强行突破这天堑?!”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震惊与质疑,在他看来这简直是违背常理的疯狂之举!
李靖迎着他的目光,沉稳如山,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说道:“殿下明鉴,正因世人皆谓三峡洪汛乃死地,萧铣必疏于戒备。
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我以轻舟锐卒,借水势之疾,一日千里,待其察觉,我军前锋已迫近江陵城下!
此险,非冒不可,亦必胜之机!”
李孝恭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震撼,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克城之日,尽释俘囚,散舟舰于江流,示援路已绝,不战而屈江南岭南之兵”
时,他忍不住击案长叹:“妙!
妙啊!
李药师!”
他指着这一条,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叹服,继续道:“散敌船于江,使下游州县望之胆寒,以为我尽歼其援军,不战自溃!
此攻心之策,堪称神笔!
不费一兵一卒而收千里之地,非深谙人心者不能为也!”
这时的赵郡王越看越是心潮澎湃,尤其读到“召巴蜀酋豪子弟,量才署职,羁縻左右,以固根本”
时,更是连连点头:“此策老成谋国!
既安地方豪强之心,又绝后院起火之患,后方稳固,大军方能倾力东向!”
他放下绢帛,站起身,在室内踱了几步,脸上再无半分疑虑,只剩下由衷的敬佩与决断。
只见李孝恭走到李靖李药师面前,郑重地深深一揖,赞道:“药师真乃国士无双!
此十策,环环相扣,庙算千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江陵之外!”
他直起身,目光灼灼,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与托付,道:“破萧铣,非此十策不可行!
本王即刻将全策上奏朝廷。
自今日起,这夔州水陆三军之筹备、调度、征战诸务…”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斩钉截铁:“本王悉数托付于你!
望药师勿辞辛劳,放手施为!
你我同心,必为陛下定此江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烛火在李靖沉静的眼眸中跳动,他躬身还礼,声音沉稳而有力:“靖,必竭股肱之力,不负殿下重托!”
此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