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李君羡截杀郑太子粮队(2 / 3)

加入书签

,他忽然掷笔冷笑,接着道:“传李君羡要活的猎隼,不要死耗子。”

当浑身披霜的骁骑将军李君羡掀帘而入时,李世民正用匕削着案头冻梨。

在冰晶簌簌坠地声中,刀尖突然钉进虎牢关西二十里的“黑石峡”

:“玄应小儿返程必走此隘。

带你的轻骑吃三天雪。”

秦王手中梨肉在刃尖颤出寒光,“待粮车过半”

匕狠狠下切!

李君羡抹去溅到颧骨上的梨汁,喉间滚出低吼:“末将割了粮队尾,定叫他进退不得!”

转身欲走却被秦王按住肩甲。

灯火摇曳中,李世民从炭盆抽出烧红的铁箸,在羊皮地图烙下焦痕,交代道:“王世充饿疯了才会让太子押粮。

若擒得王玄应”

他说着,将灼热的铁箸悬在洛阳城上滋滋作响,“这锅沸汤,便该揭盖了。”

朔风卷着冰碴在黑石峡的峭壁间尖啸,当王玄应押送的粮车在黎明前的墨色里碾过结冰的汜水河床时,峡谷两侧的唐军轻骑正嚼着冻硬的马肉干保持体温。

唐将李君羡的刀锋贴着岩壁缓缓出鞘,他率队已在雪窝里埋伏了三昼夜。

此刻郑军粮队前锋刚通过最窄处的&0t;鬼门牙&0t;,粮队中段笨重的辎重牛车正卡在两道绝壁之间,车轴与冰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

突然一声镝箭破空闪现,峡谷东口轰然塌下三丈余的滚木礌石,惊得拉车的犍牛人立而起,几乎同时西面崖顶垂下数十张浸透火油的狼牙拍,点燃的拍体带着熊熊烈焰砸进粮车队伍,将满载粟米的麻袋瞬间变成喷溅金红色火雨的巨大火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玄应胯下战马被爆炸的粮车惊得直立嘶鸣,这位身披金甲的郑国太子在火光中如同活靶,唐军埋伏的玄甲骑兵如黑潮般从岩缝中涌出,专斩粮车轮辐的钩镰枪与削马蹄的斩马刀在狭窄谷底织成死亡罗网。

绝望的郑军为争夺粮袋自相践踏,被火牛撞翻的士卒在冰面上滑入深潭,霎时鬼哭狼嚎,死伤无数。

王玄应的金冠早不知被谁扯落,最后被亲兵架着钻进一辆燃烧的粮车底部,趁浓烟顺冰缝滚入汜水支流,漂出五里才被残部捞起。

此役,郑军两千石救命的粟米全数焚毁,四百辆粮车残骸堵塞峡谷月余不通,当王玄应赤脚逃回洛阳时,朱雀门守军看见太子冻成青紫色的脚趾深深抠进雪地,身后蜿蜒的血迹仿佛给这座饥城钉上了最后的棺钉。

而一百公里外长江上的李孝恭和神将李靖,此刻正看着新下水的楼船划开夔州晨雾。

当李君羡一举截断这条维系洛阳存亡的&0t;输血通道&0t;,王玄应溃败后仅单骑逃回洛阳,此役彻底暴露了郑政权在唐军战略挤压下逐步崩溃的交通命脉。

唐朝骁将李君羡时年三十四岁,在此战前,他已历经了隋末乱世最诡谲的波澜。

他出身河北武安豪强,早年在李密瓦岗军中以百骑夜袭洛口仓扬名,却在邙山大战后随裴仁基归降王世充,亲历过洛阳宫变时血洗朝堂的惊魂之夜。

当李世民率唐军兵临洛阳城下之际,这位深谙郑军内情的年轻将军正迎来命运的转折,武德三年(620年)夏,他率五百亲兵趁夜焚毁洛阳青城宫粮仓后突围降唐,其精准狠辣的战术风格立刻引起唐军主帅秦王李世民注意。

在随后的慈涧之战中,李君羡单骑冲阵救出被围的唐将史万宝,右臂贯穿箭矢犹自挥槊连挑七骑的悍勇敌将,终使秦王将玄甲精骑分他千人掌管。

这场针对郑太子的截杀既是投名状,更是他洗刷叛将之名的修罗场。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