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太子李建成荡平稽胡之乱(2 / 4)
却展现了顽强的生存能力,率残部成功退入吕梁山的层峦叠嶂之中,依托熟悉的复杂地形保存了实力。
此役之后,刘仚成并未蛰伏太久。
武德三年(620年),当唐军主力被秦王李世民投入河东战场,与刘武周、宋金刚进行决定性的雀鼠谷大战时,刘仚成再次捕捉到唐军北线空虚的战机。
他可能吸纳了此前在富平被王师廓击败的刘苗王残部,重新整合力量。
这一次,他避开关中方向唐军重点防御的区域,转而向东展,将袭扰目标锁定在隰州(今山西隰县)、汾州(今山西汾阳)一带。
这里是河东腹地,物产相对富饶,且靠近李唐的龙兴之地太原,战略意义重大。
他的部众凭借来去如风的骑射优势,不断出山劫掠州县村镇,焚毁驿站粮仓,甚至一度威胁到连接太原与长安的重要通道,其破坏力令唐朝后方深感不安。
这种持续不断的骚扰,迫使唐廷不得不从捉襟见肘的兵力中分兵防御,成为李渊心头一根尖锐的刺。
至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刘仚成已成功将势力稳固在石州(今山西吕梁离石一带)的核心区域,并有效统合了吕梁山以西、黄河以东的诸多稽胡部落。
他麾下的部众再度膨胀至“数万”
之众,其活动范围从山地延伸至汾河谷地,对唐朝河东统治构成了实质性挑战。
刘仚成的名字,已成为唐初北疆最令人生畏的符号之一,一个屡败屡起、依仗地利、不断蚕食帝国边疆的顽强对手。
正是面对这一紧迫局势,唐高祖李渊才于武德四年正月二十一日(辛巳日)下诏,命太子李建成亲统大军,动了唐初对稽胡的第四次全面征讨。
此番用太子挂帅,足见唐朝决心彻底解决稽胡边患,为即将展开的虎牢关决战稳固后方。
当日,长安宫城笼罩在肃杀的晨雾中。
太极殿内,烛火映照着唐高祖李渊紧锁的眉头。
阶下,兵部侍郎陈叔达正以沉郁之声跪地奏报:“延州八百里加急!
稽胡酋帅刘仚成纠合数万骑,连破三寨,丹州、延州告急,烽燧昼夜不息!”
舆图霍然展开,猩红的箭头如毒蛇般刺向鄜州腹地。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包括陈叔达在内的中书令封德彝等重臣面色凝重,此刻秦王李世民正督师洛阳,与王世充、窦建德鏖战于虎牢关,关中精兵几已抽空。
李渊颔,霜刃般的视线钉在舆图陕北缺口,一掌击在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朱砂淋漓泼洒:“胡虏敢乘朕之虚!
传朕制命——”
黄门侍郎疾趋而前,紫泥金绢应声铺展。
“着太子建成即日卸蒲州防务,转授右骁卫将军张瑾;”
李渊语如铁丸迸溅,“统河东道行军总管府并延、丹、绥诸州兵马,总统讨贼事!
鄜州都督钱九陇为前军总管,限旬日内破贼!”
侍御史捧上蜡丸密奏,李渊瞥过冷笑,道:“刘仚成恃吕梁山险?朕便断其归路——敕灵州总管杨师道轻骑三千,自夏州东进,锁死芦子关!”
封德彝欲言,李渊已掷下令箭:“传谕太子:此獠级,当悬长安西市!”
殿外寒风卷过朱雀门,诏使已挟着滚金龙纹敕书飞驰而出。
此刻,五百里外的蒲州城头,李建成正按剑北望,浑不知一场注定镌入唐史的闪击战,即将随黄河冰裂之声轰然启幕。
当长安宫城内的诏书讨伐稽胡酋帅刘仚成的严令飞驰而出时,太子李建成并未居于长安东宫,而是亲率部众镇守在黄河东岸的军事咽喉——蒲州(治今山西永济)。
此时,距离秦王李世民东征围攻洛阳的王世充(始于武德三年七月)已近半载。
在李世民鏖战中原之际,李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