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老将张镇周降唐(1 / 2)
武德三年(620年)十月初一,正值秦王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下陷入战略相持的焦灼时刻,唐高祖李渊于长安颁下一道极具政治深意的诏令,任命反复于郑唐之间的降将田瓒为显州总管,赐爵蔡国公,食邑三千户。
田瓒原为隋鹰扬郎将,三个月前,其杀死顶头上司杨士林,趁乱割据显州,表面臣服王世充,实则暗中经营&0t;五州二十县&0t;势力圈(显、北澧、纯、遂、澧州)。
《资治通鉴》称其&0t;外示恭顺,内修甲兵&0t;,曾以三千弱旅击退朱粲十万流寇,威震汉淮。
武德三年八月,李世民破慈涧、围洛阳的战略,迫使田瓒重新站队。
这位深谙&0t;狡兔三窟&0t;之道的军阀,在唐使宇文士及(李渊女婿)三访显州后,终于决定献出象征正统的隋传国玉玺残片,此物正是他当年截杀宇文化及信使所得。
三日前,长安宵禁时分。
李渊独召裴寂、萧瑀入宫,将田瓒密信掷于御案:&0t;此獠要显州总管、蔡国公,诸卿以为如何?&0t;
萧瑀抚须谏道:&0t;昔汉高封韩信,终成帝业。
今赐虚爵而实收五州,善之善者也。
&0t;
十月初一,子时三刻,加盖皇帝行玺的诏书飞驰出城,特许田瓒&0t;开府仪同三司,总摄山南兵马&0t;,这是李渊对河南军阀开出的最高价码。
授封大典上,唐朝礼部特意启用&0t;九锡仪仗&0t;迎送诏书,两百赤甲骑士护卫的安车轺传直抵显州。
但细观诏书条文,显州总管辖区仅限本州,削去其原有四州治权;蔡国公食邑虚封淮北,实控区域仍在唐军监控下;其子田弘需入长安为千牛备身(质子制度)。
这种&0t;赐爵削地&0t;的手段,正是裴寂献策的&0t;断其枝叶,固其根本&0t;之策。
这场看似寻常的封赏背后,实则是初唐政权对中原乱局的精准拿捏,李渊以虚衔笼络地方豪强,借显州(今河南泌阳)之地利截断王世充南逃通道,更以蔡国公的显赫爵位向河南诸州释放政治信号。
彼时虎牢关大捷的烽烟未散,窦建德十万大军覆灭的余震犹在,李唐王朝正以爵位为饵、以兵锋为网,将隋末群雄&0t;朝秦暮楚&0t;的生存哲学,淬炼为奠定帝国基业的权谋艺术。
这场生在东都围城战关键节点的政治交易,不仅加了王世充势力的瓦解,更成为后世&0t;以爵换土&0t;策略的经典范本,彰显出李渊父子在军事征伐与政治怀柔间精妙平衡的统治智慧。
这种&0t;温水煮蛙&0t;式的整合策略,也为后来贞观年间平定庐江王李瑗、燕郡王罗艺等割据势力提供了范本。
当显州城头最终换上&0t;唐&0t;字旌旗时,中原大地已响起盛世将临的晨钟。
唐朝朝廷对田瓒的封赐,在唐郑争鼎中原的特殊时期,很快便引了连锁反应,半个月后(十月十七日),王世充麾下大将张镇周举兵两万降唐,郑国苦心经营的虎牢防线就此裂开了第一道缺口。
武德三年(620年)十月十七日黎明,虎牢关外霜雾未散,五十七岁的郑国左武卫大将军张镇周单骑叩关。
这位曾随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宿将,在隋末乱世中本欲归隐故里谯郡,却被王世充以&0t;保全宗族&0t;为名裹挟入郑。
此刻他身后两万精甲寒光映月,其中三千江淮子弟正是当年江都骁果旧部,这支曾见证隋帝国最后余晖的铁军,如今却成了瓦解东都防线的致命利刃。
张镇周(约580-640年),舒州同安郡(今安徽潜山)人,隋大业年间以战功显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610年与陈棱率东阳兵万余人远征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