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晋阳城头的苍狼旗悬系着唐将李仲文的生死命运(2 / 3)

加入书签

略要冲,其行动之迅捷,暴露了深藏已久的战略图谋。

《资治通鉴》记载道:“刘武周战败后,当月处罗可汗抵达晋阳,当地总管李仲文无力掌控局势。

处罗可汗留下伦特勒,命其率领数百人,名义上是协助李仲文镇守晋阳,实则从石岭关以北所有要地都安排了突厥军队驻防,随后才率主力撤离。”

处罗可汗的晋阳之行绝非简单的军事威慑。

当他以“协助李仲文镇守晋阳”

为由,在太原宫城留下伦特勒及数百精兵时,一道隐形的控制网正沿着石岭关向北延伸。

这道横亘在忻、代二州之间的天然屏障,此刻已成为突厥实际控制区的南界。

史载突厥在勾注山(今雁门山)南北要冲皆设军镇,其驻防体系与三年后设立的&0t;太原大行台&0t;遥相呼应,将河东腹地化作深入中原的楔子。

残阳浸染着晋阳城头斑驳的堞垛,处罗可汗按着镶金狼刀柄,鹰隼般的目光掠过石岭关蜿蜒的山脊线。

他忽而用弯刀挑起一捧关隘下的黄土,任砂砾从指缝间簌簌坠落:&0t;看见这土的颜色了吗?比草原的草灰更红,比阴山的砂砾更沉,伦特勒,我要你记住这种颜色。

&0t;

随行的万夫长顺着可汗的刀尖望去,石岭关北麓的唐军哨塔正升起袅袅狼烟。

&0t;可汗真要留五百儿郎在此?&0t;

处罗可汗抚摸着战马焦躁摆动的鬃毛,轻声哼道:&0t;李仲文那厮不过是个丧家之犬,正是丧家犬才懂得摇尾乞怜。

&0t;处罗可汗突然用刀背敲响城墙垛口,惊起一群盘旋的寒鸦,大声说道,&0t;你看这晋阳城,南控汾河谷道,北扼勾注山险,当年刘武周在此囤粮养马,硬是逼得李渊小儿割让河东三州。

&0t;他转身盯着不远处的李仲文,故意提高声调:&0t;李总管,你说本汗留驻的五百精骑,可比得过当年刘武周十万大军?&0t;

李仲文慌忙应道:&0t;大可汗神威,岂是刘武周那等草寇能比&0t;

处罗可汗听后,突然爆出一阵大笑,惊得城头旌旗猎猎作响。

他俯身用刀鞘抬起李仲文的下巴:&0t;本汗就喜欢你中原人这般识时务的模样。

伦特勒——&0t;他转向跪在阶下的突厥将领,&0t;你带人接管代州马场时,记得给李总管的亲兵换上突厥弯刀,要让他们握刀时,掌心能烙上狼头的纹路。

&0t;

暮色中,伦特勒的银护额泛着冷光:&0t;谨遵汗命!

末将已在忻州五台山埋下三十处烽燧,石岭关以北七十六座坞堡,今夜便会插遍苍狼白鹿旗。

&0t;

&0t;不够!

&0t;处罗可汗突然将弯刀掷入城墙缝隙,刀身颤动的嗡鸣惊散了最后一丝暮光,大声下达命令道,&0t;告诉儿郎们,每个关隘都要养三条獒犬,要那种闻到唐军铠甲铁锈味就会狂吠的獒。

记住,我们不是来守城的!

&0t;他抓起一把砂土扬向南方,&0t;是来让长安龙椅上那位,夜夜都能听见阴山的风掠过晋阳城头的声响。

&0t;

城楼上的对话耐人寻味,突厥刻意保留的唐廷代理人李仲文,这位李渊从弟曾在刘武周帐下效力,其特殊身份恰为草原帝国提供了绝佳的政治筹码。

史书虽未明载李仲文与突厥的密约,但《新唐书》中&0t;私馈马匹,潜通书信&0t;的记载,以及他最终因&0t;通蕃&0t;被诛的结局,无不印证着这场无声的博弈。

晋阳城头的突厥旌旗,飘荡着比军事威慑更深层的经济诉求。

作为隋室北都,这里不仅是&0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