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独孤怀恩之死成就唐朝开国皇帝第一险(6 / 7)

加入书签

狱,表面看是个人命运的偶然转折,实为武德初年权力重构的必然产物。

李渊的帝王心术、李世民的战略布局、尉迟敬德的骑墙观望、突厥势力的暗中介入,共同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独孤怀恩恰似网中挣扎的困兽,其生死去留早已出个人意志的范畴,成为各方势力博弈的微妙筹码。

这种历史进程中的个体命运,既印证了陈寅恪&0t;关陇集团最后辉煌&0t;的论断,也预示着新兴寒门势力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变局。

尉迟敬德美良川兵败回营后,这名年轻将军踹开牢门揪起唐俭,问道:&0t;听说你与秦王交情深厚?&0t;

唐俭整了整破碎的衣襟:&0t;将军可知刘武周军中已有三成士卒偷藏唐币?&0t;

这话戳中尉迟敬德痛处,他驻守的介休城粮草将尽,军心已有浮动。

看到尉迟敬德的迟疑,唐俭趁势献计:&0t;将军可放刘世让回唐营诈降,诱秦王来攻。

或许会有新的转机。

&0t;说着,他蘸水在石板上画出柏壁地形。

尉迟敬德铁指捏得关节爆响,最终扔下令牌:&0t;带那姓刘的过来!

&0t;

二月十五月圆夜,刘世让怀揣唐俭血书冲出介休西门。

唐俭特意在信中混入独孤氏密语&0t;七月流火&0t;,这是当年独孤怀恩宴客时的酒令暗号。

刘世让返回唐营时,王行本因部将临阵倒戈已投降唐军,独孤怀恩入蒲坂城接管防务。

恰逢唐高祖李渊正渡黄河要亲临独孤怀恩军营。

初春的黄河尚未完全解冻,浮冰撞击的闷响在龙门渡口回荡。

二月十二日卯时三刻(6:45),李渊的赤罽御帐内烛影摇动,裴寂正跪奏军情:&0t;王行本部八千降卒已整编完毕,蒲坂防务尽在掌握。

&0t;

当龙舟的缆绳即将解开时,南岸突然传来战马嘶鸣。

浑身浴血的刘世让穿越夏县战场昼夜疾驰而归,其坐骑在渡口三里外力竭而亡。

这位骁将&0t;裂帛裹足,持断槊为杖&0t;,硬生生冲破三道哨卡。

巳时初刻(9:00),当皇帝金吾卫的横刀架在刘世让脖颈时,他怀中的密报已浸透鲜血,内裹元君宝的镶金鱼符,正是独孤党羽的致命证据。

刘世让攒足劲大声喊道:“皇上!

独孤怀恩有变!”

李渊的反应被史官精确捕捉,帝览奏,指节叩案三响,忽掷玉如意于地,碎片嵌入蟠龙柱三寸。

高祖大怒道:&0t;我能免遭此劫,岂不是天意!

&0t;

随后,皇帝李渊立即派人召见独孤怀恩。

独孤怀恩尚不知阴谋败露,乘小船前来觐见。

皇帝李渊亲命宇文颖率领千牛卫特意选择载运粮草的平底船进行埋伏。

这种船只吃水浅、转向慢的特性,既能让对岸放松警惕,又便于隐蔽甲士。

船舱夹层可暗藏三百弩手,箭镞皆淬河朔特制的&0t;见血封喉&0t;毒药。

当独孤怀恩的轻舟距龙舟三十丈时,宇文颖以旗语示意,霎时六十张铁力木弩齐,却刻意避开要害,这是李渊&0t;活口至上&0t;的严令。

刑场设在独孤氏世代居住的延康坊,监斩官陈叔达手持新修《独孤氏族谱》,朱笔勾销的墨迹未干。

当午时三刻的追魂炮响起,千里外的桑显和部恰好攻破吕崇茂大营,捷报钟声与刑场鼓点形成诡异共鸣。

这种&0t;天地同诛&0t;的仪式感,形成&0t;圣主诛逆,必合天象&0t;之意。

这段尘封千年的阴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隋唐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