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许绍夷陵战萧铣李靖贻误战机险被斩(1 / 5)
武德二年(619年)秋八月,江陵宫阙的青铜灯树映照着辗转反侧的梁国政权脑萧铣。
萧铣生于583年,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此时三十六岁。
他自称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在罗川县(今湖南省湘阴县)起兵,自称梁王,改元鸣凤。
次年,迁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势力逐渐扩大,拥有精兵40万,控制了长江中游及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隋末割据势力之一。
但在唐朝统一战争中,萧铣的梁政权面临着李唐政权的军事打击。
萧铣披着玄色貂裘,指尖划过舆图上蜿蜒如蛇的三峡水道,青铜酒盏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忽闻城外戍楼传来梆子声,他猛然将酒盏砸向西陵峡方位,琥珀色的醽醁酒在羊皮舆图上晕开,恰似染血的江涛。
&0t;宣杨道生!
&0t;随着内侍尖利的传唤,殿外甲声铿然。
这位曾三日奔袭五百里平定董景珍叛乱的骁将,此刻跪在冰冷的青砖上,听见帝王压抑着兴奋的声音:&0t;昔人谓&039;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天下定&039;,卿观此图——&0t;萧铣挥袖扫开案上《巴蜀形胜全图》,露出绘有赤甲的峡州城,&0t;三日内拿下此城,朕许你剑履上殿!
&0t;
宫灯将二人的影子投在绘有《禹贡》九州的屏风上。
杨道生凝视着舆图中标注&0t;夷陵&0t;的朱砂印记,那里是楚之西塞、巴蜀咽喉。
杨道生不禁赞叹道:&0t;梁帝英明,夷陵者,荆州之门户,扼三峡之险,据江湖之会&0t;。
他明白梁王的战略意图,此战若成,大梁水师便可截断唐军自蜀东下的漕运,更可溯江直取渝州,将李唐的西南粮仓尽收囊中。
更深露重时,江陵水门悄然洞开。
五千精锐乘着蒙冲斗舰顺流而下,舰的拍杆在月色中犹如巨兽獠牙。
萧铣独立望楼,望着江心渐远的帆影,忽想起月前缴获的《李靖平陈十策》。
那个被困在归州的书生将领在策论中写道:&0t;江陵之势在舟楫,舟楫之要在三峡&0t;,此刻青铜盏中的残酒泛起涟漪,恰似他胸中翻涌的棋局。
武德二年八月廿七丑时三刻,长江北岸的夷陵城头,值更戍卒忽然听见江雾中传来沉闷的棹歌。
唐峡州刺史许绍疾步登城时,但见江面上蒙冲斗舰如黑蛟破浪,舰拍杆林立,正是大梁水师特有的五牙战船制式。
城堞间火把次第亮起,照见许绍霜鬓下的冷笑。
许绍道:&0t;杨道生夤夜疾驰三百里,倒是深得兵法&039;出其不意&039;之要。
&0t;
许绍出身于江左的世家大族,家族在当地颇有威望和影响力。
在隋朝时,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
他凭借家族的底蕴和自身的才能,在隋朝的官僚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隋末天下大乱,许绍看到唐朝兴起是大势所趋,于是便率部归附了唐朝。
他的归附对唐朝初期的稳定和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唐朝对许绍的归附十分重视,给予了他相应的地位和待遇。
他被封为谯国公等重要爵位。
许绍在任职地区官员后,积极推行唐朝的政策,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展。
例如,他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展农业生产,使一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地区逐渐恢复生机。
在军事上,他凭借自己的军事经验和军事才能,协助唐朝平定周边的叛乱势力,保卫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比如在应对一些地方小股割据势力的侵扰时,他指挥军队进行有效的防
↑返回顶部↑